軟絲復育與撈魚遊戲 生物多樣性
台灣人常吃的軟絲一般常出現在東北角的近海,但這幾年因為過漁以及珊瑚礁被破壞的行為,讓原本資源豐富的軟絲漸漸枯竭。
2016/07/29 11805
Francis Nie,取自Unsplash

台灣人常吃的軟絲一般常出現在東北角的近海,但這幾年因為過漁以及珊瑚礁被破壞的行為,讓原本資源豐富的軟絲漸漸枯竭。

軟絲的學名是萊氏擬烏賊,頭足綱,常常被人與烏賊,也就是花枝搞混。

軟絲的英文是cuttlefish, 烏賊是Squid,兩者都是頭足綱,並有十隻腕足的軟體動物。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他們的身體兩端兩片寬大的肉鰭,軟絲的兩鰭在尾部相連接,而花枝的外套膜左右兩邊各有一長形的鰭,沒有相連接。頭足綱雖然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但他擁有神經系統和有大腦,所以學習力很強,是非常特別的一種生物。

軟絲在IUCN雖然是列為無危,但因為常年來東北角的海洋資源管理不善,可以給軟絲產卵的珊瑚開始消失殆盡,軟絲因為沒有地方產卵而數量減少。

有一群保育人士因為關心環境,正想辦法復育這個特別的生物,2006年當他們到了東南亞潛水時,學到當地人為了豐富旅遊資源,增加當地遊客和野生動物的互動,他們用當地盛產的棕欖葉綁成一束束架在海底下,仿造珊瑚的環境,久而久之,軟絲就將卵產在棕欖葉中。而當軟絲來產卵,其他動物也會跟著來覓食,這樣潛水客能與野生動物互動,讓遊客興致而歸,也提升了大家對保育的意識,只有保育,才能生生不息。

之後他們再台灣東北角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的竹子,做成一捆一捆的並安置在海底,這幾年來真的有軟絲前來產卵,但是做了幾年後,成年的軟絲數量還是沒有恢復,他們思考原因為何,原來是因為釣魚的行為沒有管制,讓小軟絲還來不及長大就成為人類的盤中飧。

最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研發出在實驗室中繁殖軟絲的技術,讓在野外漸漸稀少的軟絲,在野放的行動下又有機會再次蓬勃。目前花枝1斤的價錢可賣到250元,而軟絲因為難捕,1斤甚至有喊價至500元,這個新聞令人心鼓舞。

但又如果仔細想想,人類自己不珍惜免費的自然,將他破壞殆盡,過漁的代價就是花費千萬來設立實驗室,研究如何人工繁殖軟絲,以增加海洋資源。外部野放從實驗室中培育的軟絲的行為,難道不就像撈魚遊戲一樣,一直不停的放小魚到池子中給消費者摧殘,根本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卸責行為。

每個地方都有大自然的獎賞,在天災頻繁的脆弱台灣,有著山的資源,海的資源,豐富多樣。我們以小軟絲的枯竭一窺台灣的生態多樣性,相信台灣還有很多未知自然資源的獎賞,好好守護、保育,自然就會獎賞我們跟我們的後代;反之,如果不懂得珍惜、愛護,不但自然不會獎賞我們,還會反撲。兩者之間,我們要怎麼選擇?怎麼做?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