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樹都系列(五):台北市的樹已經夠了嗎? 生物多樣性 環境法治
台北有多少樹,市長其實不知道。
2020/03/30 23080
圖/Hugo_ob

台北有多少樹,市長其實不知道。


即使不談『樹』以及『綠覆率』的定義,根據公務統計,台北市民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5.8平方公尺,「綠覆率」為4.8%,仍較我國都市計畫法規定10%,國際主要城市以20~30%為目標來的低上許多;尤其,所謂『綠覆率』是指已開闢之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河濱公園、廣場及線形公園等『場所』,並不等於樹木遮蔭(樹冠覆蓋)的空間,換言之,這已經是美化後的數字💔。


在這麼低、歧異這麼大的『綠覆率』之外,台北市的『綠覆率』還有區域分布不均,不便親近的問題。扣除陽明山國家公園、山坡地後,平地蛋黃區116.9平方公里內,大概有10萬棵樹(8.7萬為行道樹),樹冠覆蓋率(綠遮蔭)僅占平地面積之1.3%,這才是更接近真實的台北。






台北到底有多少樹,沒有人知道。


目前主要的樹木統計資料是行道樹以及老樹,反映出我們是怎麼看待『樹木』的基本態度。台北市的樹木主要是依附於道路,或者少數列管的老樹,這種附屬性的行道樹、稀少性的老樹概念,


讓台北市只能談老樹保護(還不一定做得很好),沒辦法轉型到以樹為中心的綠色城市、生態城市;也沒辦法想像,為何英國倫敦可以提出「國家公園城市」(National Park City)的願景,訴求各式庭院、綠地、公園、河川、保護區等面積超過51%(目前已47%),1年植樹超過8萬棵。


台北市的樹夠不夠?答案應該是很清楚的,我們要的是可親近的樹,在巷口、鄰里的樹,平地的樹,都市森林公園的樹,河川綠地的樹、健康的樹、老有所終的樹;而不是矯揉造作,塗粉修飾,藏身在水泥公園、塑膠草地裡的樹;也不是今天有,明天可以不見的樹。






「台北樹都運動」另有國小繪畫、國小國中高中散文、高中新詩比賽(5/31截止),詳細辦法與理念請見網站:

http://www.eqpf.org/treecapital/index.html

#台北樹都運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