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大樓、溫室效應與環境殺手 氣候變遷
玻璃透明而澄淨,因此被運用在我們的居家空間中,讓我們在室內也得以窺見外面的陽光和風景,試想若住在一間完全沒有窗戶的房子裡,定會讓人覺得如坐針氈。
2014/09/26 12883
Robert Stump,取自Unsplash

玻璃透明而澄淨,因此被運用在我們的居家空間中,讓我們在室內也得以窺見外面的陽光和風景,試想若住在一間完全沒有窗戶的房子裡,定會讓人覺得如坐針氈。

1851年5月 英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就更是利用玻璃建造了號稱「水晶宮」的巨大封閉式建築,,讓各界大為驚嘆,玻璃建築儼然成為象徵進步的建築。

像水晶宮這樣由玻璃構成的建築,是否讓人聯想到溫室呢? 1950年代玻璃帷幕牆由歐美開始應用於建築大樓上,其中一個理由是為了讓處於溫帶的建築,可以在冬天時藉由保留從太陽而來的熱量,換言之也就是利用了溫室效應的原理,希望能進而節省冬天裡暖氣所需的能源耗用。

台灣在發展上,一直都以歐美為仿效的對象,象徵城市樣貌的建築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身在亞熱帶的人們,難道也需要住在溫室中嗎?

70年代能源危機時,歐美國家已經發現了玻璃隔熱效果很差,冬季的暖氣因此大量逸散,而暖氣正是建築物最耗費能源的部分。在亞熱帶的台灣狀況更堪慮,玻璃帷幕大樓即使貼上隔熱紙,仍無法完全阻擋冷氣流失。

全玻璃帷幕大樓甚至有建築上的「能源殺手」、「環保剋星」之惡名,因為它大面積的透明開口會引進大量日射熱,使得空調尖峰負荷劇增。這也使得玻璃大樓內的環境也較一般大樓更形惡劣。例如,曝曬於烈日下的大樓玻璃表面溫度有時高達攝氏 50~60 度,即使溫溼度感知器可定在舒適值範圍(如攝氏 22~26 度、溼度 50~60%),但室內分布懸殊的輻射熱,常使室內的實際溫熱感覺有如在冷氣房內面對烤箱一般,令人不適。

再者,因玻璃大樓的空調控制較不穩定,常會造成部分空間焦熱如焚而部分冰凍如寒天,這一溫度環境很容易使室內人員的血管肌肉急遽放大縮小,甚至造成長期筋骨酸痛、體虛氣弱的冷氣病。

這些困擾著現代人身體的疾病,主因竟可能是我們的辦公室,而這一切只是為了辦公大樓閃亮的外表。

除了對室內的人們,玻璃帷幕對室外的人們也有著衝擊,高雄美麗島捷運站出入口「祈禱」公共藝術,其捷運曲面玻璃帷幕經太陽反射造成光害,已經到了嚴重影響商家生計的狀況,甚至造成周圍不動產價格一落千丈,空屋率居高不下、店面租售乏人問津。

除了對人類之外,玻璃帷幕大樓對自然生態的衝擊也很大。2013年鳥類團體「紐約市奧都邦學會」(New York City Audubon)曾指出每年估計有數以百萬隻候鳥飛經紐約市;總共有9萬隻鳥會因撞擊位在牠們大西洋飛行路徑上的建築物而死亡。

候鳥在經過持續10小時、長達200哩的夜間飛行後,可能會以30哩時速撞上建築物。而每天撞擊死亡的高峰期在清晨左右,因為此時樹林和雲朵會映射在大樓玻璃上。台灣也曾發生過屬於保育類的大冠鷲一頭撞上玻璃帷幕掉落地面的案例。

為了閃閃發光的外表,犧牲珍貴而美好的小生命,難道是值得的嗎?

如果我們對建築的美感還停留在當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年代,認為水晶宮一般閃亮的建築才叫作高科技和進步的話,那我們的全罩式玻璃房屋不但讓我們看不見飛鳥及大自然,還會讓我們離這一切都越來越遠。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