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藍與極權式的淨空 氣候變遷
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北京召開,由於中共採取嚴格的空汙管制措施,久受霾害之苦的北京,竟出現難得的藍天
2014/11/14 11455
Zhang Kaiyv,取自Unsplash

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北京召開,由於中共採取嚴格的空汙管制措施,久受霾害之苦的北京,竟出現難得的藍天。此舉引起網民的關注,嘲諷有之、揶揄有之,甚至有人稱這藍天是「APEC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說「希望能夠保持下去」。

據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以至於山東、山西和內蒙古等周邊地區此前宣佈了一系列針對APEC會議的機動車限行措施,北京全市所有工地也被停止施工。大陸當局預期這些措施將能在APEC會議期間減少三分之一的污染物。不過,氣象部門預測,北京在會議舉行期間仍將有一半時間受霧霾影響。

中共上述舉措除了證明「黨要做的,沒什麼做不了的」之外,在環境污染的治理模式上,更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那就是極權與民主之分野與效果。

現代污染的型態其成因早就交錯盤結,不容易概括管制。以空污來講,有自然與人為的因素,其中以人為造成的為大宗。各國為了空污的問題制定了國際公約(例如,Geneva 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日內瓦長程越境空氣污染公約,1981)或者在國內制定管制法律、法規,例如美國的空氣清淨法、台灣的空氣污染防治法等,但成效或許還不令人滿意。

於是,在環境治理的模式上,總有一個大哉問:是不是非得要用極權式的方法才能恢復環境的清新與樣貌?民主的方法總是緩不濟急,令人沮喪?

看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例子。從1992年通過氣候綱要公約、1997年通過京都議定書以來,20年時間過去了,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成效有限,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高,極端氣候一而再、再而三的顯現在世人面前,但依舊有不少堅定不移的懷疑論者,而很少有堅定不移的信奉者,尤其在決策層次上。

中國在全球治理的地位日益重要,不管是軍事、經濟、文化、乃至氣候治理,幾乎都有動見觀瞻的地位。中國信誓旦旦的宣稱要朝向低碳的發展路徑,2015年的氣候新公約應該就是具體檢視的關鍵時刻。

問題就在中國的決心與作法。

中國在APEC期間的環境管制手段可說是史無前例,也難為其他國家所仿效。況且,這樣的鐵腕政策能持續多久?又有多少人能夠受得了,尤其是企業界!無法想像如此極權式的環境治理手段,真能成為未來中國環境治理的常態。可見,「APEC藍」只是短暫的藍,是虛幻的藍,很快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如果沒有後續的有效作為的話。

偶而來一下的極權式環境治理手段,是中國式的環境奢侈,雖然可以帶來宛如奇蹟的夢幻式效果,但是湛藍的天空不能光靠黨的高壓有效的強制人為淨空,環境治理所需要的,仍是講究長治久安的環境治理作為、良好的法治、不斷創新的科學技術以及公私部門的有效合作等。

中國經濟的傲人成就在APEC場合展露無疑,但湛藍的天空要靠短暫的極權淨空才能給人美好的印象,不能不說是現階段中國式發展模式的『諷』,要不要改變,就看中國自己願不願意,也看世界能給中國什麼樣的範例。

在台灣的我們,是不是可以扮演這個範例的角色呢?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