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只能餵豬嗎? 環境正義
許多人都知道在台灣,資源回收是一個推行相當久且成功的概念和政策,更是國際之光,但回收後的處理問題往往被人遺忘。
2015/01/12 15535
Christopher Carson,取自Unsplash

許多人都知道在台灣,資源回收是一個推行相當久且成功的概念和政策,更是國際之光,但回收後的處理問題往往被人遺忘。

在武田邦彥充滿爭議的《假環保》 一書中曾提到,日本的資源回收會有劣化、含毒物等問題,造成回收困難,許多回收業者索性直接焚化掩埋,台灣知名速食店也曾爆出要求顧客進行前端分類,卻疑似全部丟進垃圾車中的假回收爭議 ,由此可見回收後的處理與追蹤是相當重要的。

今年九月餿水油事件爆發以後,台北市和台中市承辦廚餘回收的業者紛紛因被勒令停工或主動棄標停收廚餘,除了業者情況似乎另有內情以外,台北市也因此爆發了廚餘危機,無法處理的廚餘送往各垃圾處理場堆放,更讓人因此開始關注廚餘的回收狀況。

從小到大大家都經常聽說回收的廚餘就會拿去餵豬,事實上全台每年80萬噸的廚餘,確實有七成拿來養豬 。但廚餘餵豬會產生一些運送和處理過程中的環境衛生、餵食前的處理消毒不足,甚至造成同類相食的動物倫理等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可能會傳染口蹄疫等疾病風險,因此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在十年前就反對環保署推動廚餘養豬 ,但迫於養豬戶壓力並沒有成功,其中的風險程度至今仍值得深思。

除了可能產生的公衛問題以外,廚餘的運輸距離也是處理上最需要考量的,因廚餘含水量大,重量相當重,移動到外縣市過程中還會伴隨著異味,處理過程中都會增加經濟和環境成本,但台灣養豬的鄉鎮都偏向南部,而當地回收來餵豬的廚餘其實是供過於求的,也因此早期甚至也有焚化掩埋棄置多於廚餘的爭議。

為解決都會區過剩廚餘處理問題,台北市透過將廚餘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方向,力圖達到「自己的廚餘自己處理」的資源循環。

目前除了餵豬以外的廚餘處理方式主流是堆肥化,台北木柵的焚化場即有儲存槽可以進行翻攪發酵成農業用堆肥,但此方法會消耗相當多的時間成本。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將廚餘轉換成生質能源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成本也越來越低,透過再生能源的技術甚至可以連帶分解掉廚餘發酵產生的溫室氣體甲烷,不僅增加能源替代性更能夠間接減緩全球暖化,讓廚餘變黃金。

上述廚餘處理衍伸出來的這麼多議題和解決方法,其實都可說是治標不治本,追根究柢都是因為我們產生了過多的廚餘,加工處理來餵豬和堆肥都會增加成本,甚至還可能被黑心商人拿去做餿水油。

未來除了要落實回收、分類(現在有些地方已經細分到堆肥的生廚餘和餵豬的熟廚餘)和廚餘處理過程的管控以外,最重要的其實是秉持著「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飲食理念,從源頭減量,不煮太多的東西,並且不要浪費食物產生廚餘 ,才能真正有所改變與突破。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