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開發意味土地復育,那我們應該支持慈濟 環境正義
爭議已久的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終於在3月16日下午由慈濟基金會於花蓮靜思精舍召開說明會,向大眾宣布內湖園區變更及開發案撤案,也預告將擴大民眾參與。
2015/03/27 13925
勤岸(CC BY-SA 3.0)

爭議已久的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終於在3月16日下午由慈濟基金會於花蓮靜思精舍召開說明會,向大眾宣布內湖園區變更及開發案撤案,也預告將擴大民眾參與。

不管慈濟是否因近來開發案與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言論所掀起之風波,引起大眾輿論撻伐因此決定撤案,但應該對於慈濟主動撤案給予肯定。

表面上慈濟雖然撤案了,但慈濟於聲明中第二點提到:「為了推動環境保護,維持生態景觀,本會將配合台北市政府的整理規劃,廣邀環保學者、專家與社區居民,擴大公民參與,傾聽各方意見,落實內湖園區生態復育與環保教育,換句話說,我們對於內湖園區,這個在生態方面,我們擴大復育。」所謂的擴大復育就是其中所隱藏的問題所在。

慈濟對於擴大復育表示,未來將與台北市政府進行會商。在此之前,慈濟基金會表示土地在購入前就已被破壞,將基於慈善公益進行現況改善,慈濟基金會規劃案包含綠地、滯洪池及環保教育功能,並表示慈濟內湖基地對於馳援災區有地利之便,過去經驗證實內湖基地發揮極大功能。

由上段慈濟基金會的聲明可以發現,慈濟基金會其實並未放棄開發的想法,可能只是因為輿論撻伐因此將計畫暫緩或以其他形式進行罷了。而慈濟基金會表示在購買前就已被破壞,但慈濟身為注重環保回收的慈善組織,卻不是將當地的破壞恢復,拆除舊有鐵皮屋等,反而在保護區內違法使用,成立毛毯倉儲、中央廚房及環保回收場等,希望台北市政府應負起主管機關責任,秉持著對於違章建築大刀闊斧的處理方式,立即針對保護區違法使用行為能盡快要求慈濟改善或予以拆除,而非不斷的進行擱置,甚至默許慈濟違法利用保護區。

另外針對慈濟規劃的滯洪池部分,學者曾表示慈濟計畫興建的滯洪池僅約三千立方公尺,對比未填建前的滯洪量有15倍之差 ,由此可發現慈濟依然打算利用滯洪之說法來說服大眾給予支持。但是慈濟若真希望進行生態復育,對於此保護區最佳做法應是回復到過去未開發填建前時的樣子,而非興建所謂的滯洪池,而且面積根本非常小。

慈濟撤案後的後續動向有待繼續追蹤及觀察,另外由於慈濟內湖案已納入區域通盤檢討中,後續由都委會委員進行全面審理。在此呼籲柯市長及北市府應秉持著「保護區就是保護區」的原則來進行通盤檢討,而非在慈濟撤案後又為慈濟開啟了開發的大門。

其實,類似慈濟內湖爭議,如果慈濟仿效國外作法,以信眾捐助的錢買土地,但不是進行開發,而是恢復原來的地力、推動生態保育,相信不但可以重新燃起公眾對於慈濟的信心,也才是杜絕悠悠之口的最佳策略。

不知慈濟以為如何?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