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文化與經濟並存的平溪天燈節 環境正義
天燈很多地方都有,但新北市平溪的天燈不但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還是『世界最值得參加的嘉年華會之一』。
2016/01/31 15206
Jordan Madrid,取自Unsplash

天燈很多地方都有,但新北市平溪的天燈不但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還是『世界最值得參加的嘉年華會之一』。所以,平溪不僅僅是平溪,還是台灣的節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也會引起特別的關注,其中最有力的就是環境。

放天燈需要看氣候、風向,平溪得天獨厚,在環境跟歷史兩項因素的加持下,成為當地的傳統,近年來更在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一個獨特的地景。

其實,施放天燈的問題是最近才有的,而且主要是環境的影響。

傳統的天燈製作,細竹做框,棉紙當罩,不會太大,內有金紙,澆覆煤油。金紙點燃上昇到天空後,火會順勢燒盡燈身,即使未能燒完就落地,也能自然分解,問題不大。

但是,這種天燈製作的速度趕不上遊客的需求,為求快、求牢,就將竹換成鐵,棉紙也改為塗料紙質,又加上噱頭,天燈愈加愈大,結果就是天燈很難完全燃燒,落地後,鐵線還在存在,塗料紙質又不易腐爛,這些殘骸遍佈山谷,歷歷在目,更甚者,更遠颺到其他地方,造成不同災害。故而引起反感,且對環境的確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問題其實不是不能放天燈,也沒有理由禁止施放天燈。

作為台灣重要節慶代表的平溪天燈應該可以體認,環境如果不存,文化也很難依附,而沒有環境後盾與文化生命的節慶,很難永續,感動人心。

傳統的天燈材料就已經有一定的環境效果,問題是怎樣才能成為當地商家、地方政府的共識,進而讓環境的顧慮不再是顧慮,反而成為平溪天燈的一大亮點?

今年新北平溪天燈節前夕,「翟神」翟本喬的一席發言,又激起天燈施放與否的論戰。一邊是觀光,一邊是環境,左右為難再次上演。

在被國家地理雜誌、美國CNN新聞網選為最佳旅遊首選、最值得參與的年度新鮮事推薦後,新北市政府也很難放下手中珍珠,未來平溪天燈節還是會繼續舉辦。

但是,放天燈的思維與方式,是否可以有所不同?

可以想想,天燈是不是一定要那麼大? 多點人一起寫可以嗎? 一定要自己親手放嗎? 除了民眾自發性的改變外,政府單位是否也可以翻轉「數大便是美」的迷思,少一點煙火式的慶典操作,分散衝擊在不同、適合的時間,鼓勵更多精緻、深度旅遊的規劃,或許,更容易讓國內外觀光客感受到那份幸福。

比起後端鼓勵回收天燈、徵收環保捐等作法,更應該從前端在觀念、形式上都予以調整,並透過這些過程,與民眾溝通、傳遞友善環境的理念,讓每場節慶,都有機會成為環境教育的舞台,滿天神佛應該會更樂見這樣的結果。

「南蜂炮,北天燈」,傳統習俗與環保並非不能共存,經濟與環境的角力也不是只有發生在平溪,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做法勢必要有所調整。

看看我們周遭,不是也開始減少焚燒紙錢,漸漸接受心香取代線香,拜拜少點香了嗎? 習俗習俗,習慣成俗,剛開始或許有那麼一點不適應,但久了,不就習慣了嗎?!

後記,翟本喬已於1/31更新臉書文章與看法,請見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ben.jai/posts/10154002353429113?pnref=story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