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台帛氣候峰會場邊論壇:永續轉型應結合原民知識 氣候變遷
原住民族與小島國家是氣候變遷下兩個責任最低卻受害最大的族群。來自帛琉、台灣與美國的代表在一場論壇分享永續轉型不只靠科技,更要立基於原民知識和在地文化。
2023/12/07 4854
原住民族與小島國家是氣候變遷下兩個責任最低卻受害最大的族群。來自帛琉、台灣與美國的代表在一場論壇分享永續轉型不只靠科技,更要立基於原民知識和在地文化,並有意義地參與決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13天活動已進行一半,各種議題在每天超過200場的論壇或協商中交流,台灣民間團體也積極主辦或參與多場論壇。

COP28大會官網今天議程上有一場主辦機構為「Mom Loves Taiwan」(媽媽愛台灣)的論壇,這是「媽媽監督氣候聯盟」與帛琉政府所合辦,探討打造氣候韌性如何與原住民知識結合。

帛琉農漁業及環境部長維史提(Steven Victor)表示,帛琉糧食超過80%仰賴船運進口,有糧食安全與永續疑慮,近年他開始看到年輕人想投入農漁業,卻苦於經驗不足,因此結合先民傳統知識和科技對強化帛琉糧食體系韌性很重要。

他提到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正協助帛琉更新太陽能設備,以低碳排的在地能源發展農業,期望明年底前能完成更新。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亞洲區助理署長薛邁龍(Michael Schiffer)提出氣候問題衝擊糧食生產的嚴重性,並表示美國在協助太平洋島國建立糧食韌性上與台灣、日本、韓國都有合作。

國合會技術合作處長顏銘宏強調應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方來建立氣候韌性,並分享國合會協助帛琉重振芋頭生產的案例。芋頭為帛琉傳統主食且在帛琉母系社會象徵婦女的財富,卻因外來糧食及人口老化等緣故而流失,復育芋田既能延續世代知識、保存傳統文化,還有水土保持功能,有助緩解因極端氣候沖刷土石而破壞海裡珊瑚的現象。

正在夏威夷大學攻讀法學碩士的排灣族人ElengKazangiljan則分享台東縣府在原住民土地設太陽能廠和莫拉克風災後重新安置村莊毀壞的原住民部落兩個案例,原先政府決策過程都未讓原住民真正參與,後來在原民團體抗爭下才改善。她強調,氣候正義不能沒有原住民正義。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鄭佾展表示,要談台灣的氣候變遷議題,不能不談原住民,因6成台灣面積為森林覆蓋,絕大多數是原民傳統居地。過去政策忽視這個面向,後來「氣候變遷因應法」和「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的氣候與人權專章才有著墨。

鄭佾展說,原住民族不僅是氣候變遷的受害者,也可以是氣候治理的貢獻者。他表示,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能協助監測環境變化、建立防災意識及預警系統,並參與森林治理與海洋管理,政府應給予原住民族充足的資源與資金,協助部落建構氣候行動、形塑氣候韌性。*

有趣的是,來自帛琉的主持人最後好奇詢問排灣族如何產生女性領導。Kazangiljan解釋,家族裡最先出生者 就要照顧所有人,不分男女,其先民說法是「誰先看到太陽」誰就是家長,論壇也在眾人讚許傳統智慧的笑聲中結束。



* 本文刊登於民國112年12月7日 聯合報國際焦點:https://udn.com/news/story/6809/7623921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