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植樹復育 還回山林本貌 環境正義
南化是台南最大的行政區,幾乎全境皆山。而占南化區一半面積以上的關山里,更受群山環抱,形成一與世隔絕的山谷,當颱風來襲,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災害。
2014/06/30 14239
台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CC BY-NC-SA 2.0)

新故鄉動員令,第123站/台南新化

中國時報(執筆:白宜君)謝錦芳【2013/06/30】

南化是台南最大的行政區,幾乎全境皆山。而占南化區一半面積以上的關山里,更受群山環抱,形成一與世隔絕的山谷,當颱風來襲,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災害。

談起5年前的莫拉克颱風,台南關山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張錫斌回憶:「當時河道兩岸農地都被沖走、土石下滑、道路崩塌,對外交通完全隔絕。」道路崩塌後,救援進不來,社區青年組隊徒步修復斷電,「爬電線杆、挑斷枝」,一路險象環生。

「如果能讓山林回復,災情就可減緩,居民也不用再那麼害怕颱風。」去年年中,張錫斌接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環品會)委託,協同社區居民在南化區關山里及嘉義大埔重新復育35公頃造林地,「每一公頃約種植1500顆樹,希望達到100%存活率。」

崩塌地造林重生

應本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之邀,關山樹農張錫斌與環品會董事長謝英士,一同與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細說植樹甘苦與使命。

據統計,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台灣山林崩塌約2萬公頃,其中,許多崩塌地位於社區鄰近處,造成居民生命安全威脅。2010年,農委會與紅十字會簽定合作備忘錄,由林務局提供約200公頃災區中的國有造林地,共同委由環品會復育。

謝英士表示:「鄰近社區的山林具有治理優先性,就像你家的擋土牆壞了,你總不能等老天爺自行復育,而是要快點動手自己救。」

近社區優先治理

環品會以「永續山林計畫」在高雄、台東、嘉義、台南等受災山林,選定8個鄰近社區的崩塌地,鼓勵居民就近植樹復育。關山社區位於南化水庫上方,水土維護不容輕忽,「我們選擇光蠟樹、無患子、楓香及青楓等原生樹種,最快10年可有小成。」

1957年次的張錫斌初中畢業後即返家務農,在自家農地植樹長達20年,種植檀木、櫸木、桃花心木等樹,面積約20公頃,他提到2歲時舉家從鹿谷搬到關山,第一棟住的房子,就是家人一起蓋的木屋,從小對樹木情感深厚,「坐在家裡,想著樹一直在長大就好高興。」

靠人力挖洞埋苗

關山里造林地點約有20公頃,位於179縣道15公里處,僅距社區5公里之遙。

由於山坡地都已崩塌,要重新造林,困難度非常高,需要揹負樹苗、攀爬崩塌脆弱山地。張錫斌么子張玥騰指出,「有些地方站不上去,要先用鋤頭挖出坑洞,人才能踩著往上爬。」

挖好坑洞將樹苗置入後的初生階段,周遭的籐蔓雜草都長得瘋快,把陽光跟營養都搶走,社區居民勤除草,「頭3年最重要,等到根長好,就不用再擔心。」樹苗埋下後,1年約莫可長高1公尺。

社區參與植樹計畫,也有利於青年回歸,「最典型就是兒子回來了!」張錫斌有子返鄉接起植樹棒子,足感欣慰。謝英士回憶與張玥騰初次見面,張玥騰誤以為謝是公部門的人,坦率的頂撞,「不用盯著我們種樹,我們一定種好,這不只是工作,這裡還是我們的家。」簡短的表白,讓謝英士更相信將永續山林計畫分權交由地方居民執行,是正確的方向。

攜手建綠色家園

環品會與關山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造林,3年計畫小成後,明年將交還林務局後續保育。謝英士與張錫斌皆年過半百,聊起「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俗諺,都笑稱自己大概享不到後人的福氣,「但自己乘涼了半個世紀,也必須感謝前人。」

帶著餘命感還回山林本來面目,兩位愛樹人要用後半輩子打造綠色家園,也呼籲更多的愛樹人一起來種樹。

忽略在地力量 永續山林難長久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歷年來多次舉辦植林、守護老樹、森林講座等活動。謝英士指出,種樹是體力活,還要有對土地的珍惜與情感,才能頂著赤日炎炎,彎腰將每一株樹苗妥善植下,並定期巡視輔育,確保樹苗平安茁壯。然而,台灣現行植樹獎勵不足、少與在地社區配合,才讓種樹風氣難以提振。

謝英士表示,台灣既有的造林模式側重發包廠商,而忽略在地力量及山林經營,導致成效不彰。舉例而言,委託給環品會的8塊造林地,皆位於社區附近,但即使居民樂於承接植樹工作、綠化家鄉,但計畫結束後,土地還給政府,民眾還是得重新找工作,這也讓滿腔熱情投入在地植樹的居民,仍有生計疑慮。

而環品會與社區合作植樹的模式,則參照美國羅斯福總統新政「公民保育團」,及肯亞鐵娘子馬賽伊的「綠帶運動」。前者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廣招青年在全國植樹,而後者則在沙漠訓練婦女育苗植林。此二項植樹運動,不僅復育綠色資源,解決砂塵暴,最重要的是提供在地居民生計支持。

謝英士呼籲,造林是長遠的工作,技能與知識需要傳承,「也只有在地青年對家鄉的土地最有情感」,政府應該在造林政策導入在地社區、學校、環團協力參與,讓居民對土地更親近,永續山林的理想才可走得長遠。

更多新聞請點選下列連結:

新故鄉願景-植樹復育 還回山林本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370-260102

忽略在地力量 永續山林難長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378-260102

無毒甘蔗取代芒果 打造黑糖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379-260102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