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雪裡乾坤 環境正義
近期科學研究指出, 在白靄靄、晶瑩剔透的積雪裡,測出了苯、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等。
2016/01/23 15000
Filip Bunkens,取自Unsplash

最近天氣冷颼颼,氣象局發布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低溫特報--北部縣市甚至預測將達到0度。除了積極準備禦寒措施以外,大家應該都非常期待,究竟北臺灣會不會如日本氣象預報的下雪。不過,當妳/你準備要淺嘗一口雪之前,最好先緩緩!

近期科學研究指出, 在白靄靄、晶瑩剔透的積雪裡,測出了苯、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等。這些有毒化學物質,來自運輸工具燃燒後排出的廢氣。而堆積的白雪,就像是海綿一樣,將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吸起來。研究更指出,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積雪所吸收的毒素,便可達到影響健康的程度。

世界衛生組織才剛證實空氣汙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的主要原因之一,並指出2012年每8個人就有1個死於空氣汙染。到底空氣污染有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解決呢?

腦子動得快的科學家已經想到,積雪是不是也可以成為解決空氣汙染的空氣清淨過濾網?科學研究觀察煤廢氣被吸收到積雪的過程與現象,發現不同樣態的雪吸收有毒化學物質的程度,會受到溫度和其他變數的影響。不過,想要利用積雪解決空氣污染之前,可能要先煩惱,尤其是在高排放密度的大城市裡,當積雪融化的時候,會大量且快速的釋出這些有害物質,可能會對許多人造成短期更大的健康衝擊。

空氣汙染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是會長期耗用醫療資源的慢性呼吸道或肺炎,以及容易急性致命的心臟病或中風等。這些疾病除了對空氣品質很敏感以外,對氣溫也非常敏感。2015年是人類歷史記錄中最熱的一年,2016年1月的北極震盪影響下,更讓北半球的國家溫度直線下降,氣候變遷會讓空氣汙染惡化,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會更為劇烈且難以控制。現在加上積雪短暫快速吸收和釋放有毒物質的新發現,讓歐美俄日等高度開發、運輸交通量大、且經常處於雪都狀態的國家高度警覺。

讓組成文明的城市和公民一起中鏢的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是大量的各式交通工具。在倫敦商業繁華的牛津街,2014年便偵測到超量的二氧化氮,由燃燒化石燃料而來,容易引起氣喘和心臟病。 英國公民社會已經出現許多自救的環境倡議網站,以How Polluted is my road? (http://www.howpollutedismyroad.org.uk/index.php)為例,便運用數據即時監控倫敦主要街道、學校附近的空氣汙染情形,更透過模型套入倫敦市長的2020降低空汙政策,預測2020年的空汙狀況似乎並不會更好,來督促政府更認真、積極的處理都市空汙問題。

臺灣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非臺北莫屬,市長柯文哲以醫生的專業背景,主打讓臺北成為健康的城市,更發願要在2年內讓臺北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健康城市聯盟(AFHC),不過實際看看當前的政策重點,幾乎都是單點的建設、開發,而沒有全面性的思考都市整體空氣污染的問題。

希望柯市長不要專業反被專業誤,只能醫掛號到診間的「個體」,而忽略走出醫院,以環境為處方簽診斷整體都市環境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