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不應只在山林,平地都市更需要它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的議題是這幾年來全球持續注目的議題,因應的方法就屬「保護森林、種樹救地球」最為人所知,並且已經成為國際間的共識
2014/10/05 15807
carlos aranda,取自Unsplash

氣候變遷的議題是這幾年來全球持續注目的議題,因應的方法就屬「保護森林、種樹救地球」最為人所知,並且已經成為國際間的共識,積極倡議森林保育與永續發展。

台灣有20多座依據森林法設置的「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眾森林遊憩的機會,其中有18座由林務局建置、管轄,由於坐落於國有林,又稱為「國家森林遊樂區」,雖然以遊樂為名,實則提供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需要民眾一起守護。

在國家森林遊樂區中,依土地分區管制,分為營林區、育樂設施區、景觀保護區、森林生態保育區。森林生態保育區目的是保護森林生態與多樣性,不許遊客進入;而育樂設施區,導入遊客遊憩行為,只要遵守遊園規定,森林就可以回饋給人們最好的心靈療癒功能。

藉由分區規劃,讓民眾在閒暇之餘能到山林享受芬多精的洗禮,紓解平日的工作辛勞,以及進行重要的生態保育。

人們最終還是要回到大自然的懷裡充電,但對於住在都市區的人來說,去一趟森林遊樂區,只能利用假日的時間,因為平日的工作時間早已佔去一大半,下班後頂多到綠地公園稍作休憩放鬆。

對於公園的綠美化,也是這幾年開始被重視,畢竟在到處都是水泥硬體的建設中還是需要綠地的緩衝,增加生活中的柔和,因此政府也開始積極的推動綠地公園,像是新北市的大台北都會公園幸福水漾園區花海季,吸引了愛好攝影的民眾前往取景,也讓路過的民眾駐足欣賞及休憩。

另外,台北市政府為了讓公園更有想像的空間,也擬打造「二代公園」,並融入通用設計、生態環保、鋪面透水性等概念,讓公園綠地除反映人的需求,也添加生命、歷史、生態,而且隨著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設計公園時,將盡量減少硬鋪面,降低吸熱,且改用透水性鋪面,避免公園積淹水情形並著重在植生環境改善。

由此可見,打造更多綠地是都市的重要工作,不僅如此,現有的公園生態保護也是現在需要極力提倡的,所以不是只有在森林法的規範下才需要保護綠林,其實一般的綠地公園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綠地公園的腹地和國家森林公園相比,確實有如小巫見大巫,但換個方式思考,將都市零散的綠地公園相加起來,這個面積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不是只有山林及特地區域的保護區才要進行樹木保護,真正愛護環境是要從生活周遭開始,所以都市的綠地公園存在性不但是必要的,同時也是需要付出更多關懷與投入的。

綠地公園讓都市人多一份機會接觸自然,而不是成天與水泥建築相處,否則時間久了心都會生病的,而且在綠地公園活動比國家森林公園來得多元,活動限制上較不侷限,不過應有的基本規則還是需要遵守。

「永續」不是只有適用於山林的管理,平地的綠化也應當被列在永續的規劃之中,林務局近幾年來也在推倡平地造林,一方面鼓勵在地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協助社區營造優質生活環境,更希望讓民眾對於生態保育與產業經濟發展間可以兼籌並顧;另一方面也期望透過利用平地森林之地理景觀及幽靜祥和特色,發展體驗自然之生態旅遊活動,兼具遊憩休閒、自然教育及保健、運動、健身、研究、生態學習之功效。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讓造林與綠化不只深入民眾的生活,更深入人心。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