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城市環境治理新思維 環境正義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12月26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內湖慈濟開發案、北投纜車及薇閣申請變更保護區等案,他通通反對。
2015/01/30 15052
zhenghu feng(CC BY 2.0)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12月26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內湖慈濟開發案、北投纜車及薇閣申請變更保護區等案,他通通反對。外界不免好奇這位新科素人市長的城市環境治理理念究竟為何?

其實早在去年9月24日選舉之前,柯市長在參與PTT與鄉民有約活動時,即對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表態說:「保護區就是保護區,這個叫原則!」柯市長認為政府對於所有保護區的政策都要一致。

不過,我們同樣注意到,柯市長的觀念並非一致。若對照2014年12月8日柯文哲當選市長後,拜會宜蘭縣長林聰賢時,認為若翡翠水庫集水區的環境問題可解決,支持北宜直鐵採用路線最短的方案,兩相對照,形成有趣的差異。

北宜直鐵與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有個共同點,就是兩者的開發皆會破壞保護區的環境。依照柯市長上任後的說法,若慈濟開發案的環境問題解決,是否就可以解編保護區興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 答案顯然不是!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爭議已久,2005年慈濟基金會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保護區土地變更為社福用地案,欲興建一棟10層樓高的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因該址位屬保護區,慈濟變更土地利用的方式也引發當地民眾、學者及環保團體的不滿。

其實慈濟在買下保護區之前早有開發的想法,1997年慈濟基金會買下保護區計劃興建兒童醫院,欲將保護區申請變更為醫療園區,但因納莉風災的大雨導致淹水奪走5條人命,因而暫緩申請。

慈濟開發案屬於湖區回填的山坡地集水區,其東、西、北三側皆為潛在順向坡,屬於環境敏感地帶,居民也擔心開發後再次淹水影響社區居住安全,慈濟則表示將打造滯洪池等防洪工程來解決居民對於淹水的疑慮。

但根據台北市水利技師公會計算,慈濟的開發基地在過去未被填建前,滯洪量高達4.5萬立方公尺,學者也表示,慈濟計劃興建的滯洪池僅約3千立方公尺。比較之後可發現開發前後滯洪量有高達15倍之差距。過去北市府以都市計畫法來替慈濟解套,而慈濟更以其為文教設施、環保事業來規避環評,都再再增強反對開發的聲浪。

慈濟自1990年8月23日證嚴法師在演講中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後就開始積極推廣資源回收並號召志工參與做環保,許多地方開始都能見到慈濟人做回收的身影,對於慈濟環保回收的豐碩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

但慈濟選擇保護區做為開發基地的作法,與過往給人積極做環保的印象完全不同,外界多希望慈濟應秉持其過去做環保及關心環境的方式繼續經營保護區,而非解編做為建設用途。

2014年12月18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以供未來都發局及都委會作為審查依據,也供各行政區通盤檢討參考。其中「既有保護區範圍內之土地,尚未開發者,以不變更為原則。」誠哉斯言!很明顯的,這個原則對於台北市的都市發展是有正面效果的,也期望未來的委員能依照此原則謹慎審視內湖保護區及其他變更案的申請。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