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開始針對石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召開說明會,分別邀請規畫範圍內之民眾、企業、相關部門及保育團體,針對劃設石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討論,至今已舉辦四場。
石虎是台灣現存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最早於1870年採獲標本而記錄,而1940年日本學者記載中,石虎廣泛分佈於台灣全島。近年來石虎研究興起,民眾驚覺到過去常見的物種已瀕臨滅絕,因此興起了保育石虎的聲浪,然而人類的開發卻造成棲地的減少及破碎化,農藥、毒藥、捕獸鋏的使用、路殺事件等嚴重影響了石虎的生存。
據學者進行石虎熱點研究,估計全台石虎個體數剩不到500隻,其中苗栗約有300隻,為確保石虎的生存環境,學者也研擬出涵蓋數個鄉鎮,近31000公頃的保護範圍,但其中有70%屬於私人土地。
於去年召開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中,雖有部分居民表示願意劃入重要棲息環境,但三義和通霄居民則全數反對,三義鄉長揚言要將石虎趕出去,更有里長表示引起眾怒將引發殺石虎潮。石虎研究學者也發現,在苗栗通霄一帶縣道或鄉道沿線已有多項建案在進行,許多農地大多轉賣並開始興建農舍。
反對方大多擔心依法劃設後,即便是小規模的開發都需要進行環評,將使地方建設與經濟的發展受到阻礙,但人類這些年來無情的開發,導致石虎族群數量減少而瀕臨滅絕也是不能否認的。這或許也與人類的短視近利有關,一昧的希望能夠開發,能夠使當地經濟有良好的發展,但我們都忘了這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是因為我們與他們爭地,是因為我們從都市慢慢地發展到郊區,甚至蓋起了一棟一棟的農舍。
其實保護石虎是可以與居民生計達到兼顧且平衡的,位於苗栗通霄鎮楓樹里的石虎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一群農民租下農田,以無毒朝向有機的方式來進行農耕,在田裡不用化學農藥及肥料,也意外發現石虎出現在他的田中,竟意外為稻米帶來了另類商機。
主打保護石虎的米獲得了認同保育理念的人購買,因此雖然產量較低,但較高的價格也可使農民在辛勤地耕作後有所回報。
現在台灣也有許多有機農田以這種方式在進行,農委會林務局也積極的輔導這類型的農田,協助其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綠色保育標章取得,不僅藉由農田保育了生態,也為農民帶來應得的收穫,更為消費者在購買有機產品時,提供了更不一樣的選擇。
期待有更多創意、可行的方法,可讓地方經濟、石虎保育兼顧並籌,相信以台灣的普遍環境意識,這個目標並非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