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領土野心與永續發展 水與海洋
北極的改變多到令人訝異:四個世紀以來最暖的氣溫、海冰覆蓋面積的縮小、格陵蘭冰棚的融化量、阿拉斯加冰河以空前的速度縮短。
2015/05/05 11830
Willian Justen De Vasconcellos,取自Unsplash

「北極的改變多到令人訝異:四個世紀以來最暖的氣溫、海冰覆蓋面積的縮小、格陵蘭冰棚的融化量、阿拉斯加冰河以空前的速度縮短。此外還有:俄羅斯河川流量的增加、北極的生長季每10年增加數日,以及多年凍土開始融冰。這些觀察加總起來,透露出單項測量無法顯示的警訊:北極正在發生徹底的轉變。」 這是10幾年前,2003年科學人雜誌中關於全球暖化文章的一段敘述。

近十年來全球開始接受氣候變遷的事實,並嘗試回應、採取行動,其中最常被用來進行氣候變遷認知推廣的例子就是南北極冰山及冰川融化。透過原冰河、冰帽覆蓋地區的巨大變化,進而喚醒大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正視。是以,有好長一段時間,北極冰融解與氣候變遷幾乎是畫上等號。

最近北極冰融解對於北極周邊國家來說有了一個新的關注角度-經濟與國際戰略的新佈局。由於北極圈擁有占全球高達30%的未發現天然氣礦藏,石油則占全球未發現蘊藏量的13%,北極地區冰川及冰山融解帶來深藏於北極海域石油及礦藏的開挖可能性。此外,因為融冰而使得北極地區可能在夏季開啟連通歐亞的貨運航道變得更為安全。

基於北極地區冰融而帶來經濟及戰略價值的提高,2014年底,丹麥成為首個宣稱北極點為其領土的國家。據了解,不只是丹麥,北極地區的週邊國家都花費超過數億美元資金,以測定領土延伸範圍。此舉證顯示,北極海域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各國邊界為自該國沿海一帶向北極圈延伸200海里,這使得北極圈尚存有大片面積未歸屬任何主權。在丹麥之前,挪威、俄羅斯、加拿大皆已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主張北極圈部分地區的主權。

就北極地區價值及其可提供資源來看,各國如此積極的希望擴張北極海域的主權無可厚非。然而,以永續發展的角度而言,在兼顧環境的考量下,關於北極地區因為冰融而帶來的新經濟策略就有一些需要仔細思量部分,其中特別是關於石油及其他礦藏的開採。

今年一月底於挪威召開的北極會議(ARCTICFRONTIERS CONFERENCE)中WWF的全球氣候與能源項目主持人Samantha Smith即提出質疑「我們真的需要蘊藏在北極海底的油氣資源嗎?即使在油價持續低迷、頁岩氣開採不斷釋放天然氣產量的現狀下?」。他認為,與其冒著破壞環境的危險進行開採,不如保持北極油氣資源的原始狀態。

上述各國對於北極地區的經濟開發考量與環境專家的意見似乎是對立的,但也不盡然。氣候變遷正持續發酵,而我們現在也慢慢接受,我們無法阻止氣候變遷,但我們可以想辦法減緩、降低衝擊並且適應新的情況。

換言之,北極逐漸冰融的改變是必然的,而對於新的北極狀況擁有主權的國家決定開發利用其資源,也是理所當然的情況。惟,在北極的變化還沒有真正到達適合開發的情況時,沒有必要去進行風險且可能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的開發或探勘。

也許就如WWF專家所言,目前應該保持北極油氣資源的原始狀態,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