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不是已開發國家,真的重要嗎? 環境正義
台灣是不是已開發國家,真的很重要嗎?
2015/12/14 15099
Martin Lindstrom,取自Unsplash

近期富比士雜誌刊登一篇報導,指出台灣並非已開發(developed)國家,引發網友討論,天下雜誌也特別翻譯這篇文章。但是,台灣是不是已開發國家,真的很重要嗎?

今年九月英國衛報有一篇專欄,標題是「別老想著發展貧窮國家,是時候減緩富國的發展」(Forget 'developing' poor countries, it's time to 'de-develop' richcountries) ,反思經濟發展的必要,相當具有啓發性,簡單介紹內容如下。

作者Jason Hickel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位人類學教授,他針對9月在紐約公布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 SDGs)提出評論,指出聯合國將「經濟成長」(growth)視為消除貧窮主要做法,是值得重新思考的問題。

過去70年來,「經濟成長」一直是全球發展的唯一目標,1980年代迄今,全球的經濟成長超過380%,但是每日生活費在3.2英鎊(約160元新台幣)以下的貧窮人口卻增加了11億人。

傳統的經濟學家堅持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成長,近期學說也認為應該將一部分富國的經濟成長轉移給窮國,以平衡差異。But why?目前的消費水準已經超出地球生態承載力的50%,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發展?

換句話說,經濟成長這個選項已經「出局」了。現在地球只擁有足夠的資源,讓我們每年消耗1.8「地球資源公頃」(global hectares, gha,一種衡量資源使用與廢棄物的單位),而美國和加拿大的每人年均消費8gha,歐洲4.7gha,台灣則是6.54 gha(2007年資料)。

因此開始有經濟學家提出,比起要求開發中國家趕上富裕國家,不如重新思考富裕國家如何放慢到一個更適當的發展腳步。我們應該學習的是那些在相對低收入、低消費下,更快樂、長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昧朝西方模式看齊。

根據國外近期的消費者調查,有70%中高收入者認為「過度消費」將為社會與地球帶來危機,我們應該買更少、擁有更少的物品,而這麼做並不會減損快樂。顯示人們開始意識到現在支配經濟的模式有不妥之處,且渴望一個不同的敘述方式。

「均衡經濟」(steady-stateeconomics)正在朝著正確方向跨出一步,也越來越受歡迎,但尚未建立完整架構。我們必須努力調整方向,朝更積極、正確的道路前進,可以確定的是,繼續使用GDP作為衡量標準絕對無法帶領我們前往永續的未來。

我們無法忽視自然的變化而繼續前進,必須開始自發性的減緩發展速度,否則氣候變遷將會代替我們這麼做。再不儘快採取行動,糧食系統的崩壞以及捲土重來的饑荒,將會抵消掉我們對消除貧窮所作的努力。

談這些並不是要人類放棄進步,或不再過積極進取的人生。相反的,這是對於我們在這裡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