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回家路 生物多樣性
過去,因為人類重視開發,忽略環境,對復育的觀念單純只是保存稀有物種,並防止其棲地破壞與惡化而造成滅絕。
2015/12/29 16288
Yujihao1206/Flickr

過去,因為人類重視開發,忽略環境,對復育的觀念單純只是保存稀有物種,並防止其棲地破壞與惡化而造成滅絕。隨著時代演進,除了保育稀有物種及棲地之外,物種棲地及其完整的生態系,都應納入保護的範圍。復育不止是一個學科,更需要經濟、社會及環境的平衡,也需要政策配套措施才能稱之為完整的環境資源管理(Whisenant,1999)。

梅花鹿其實原本的棲地在台灣的低海拔地區,且是廣泛的分佈在台灣各地,但因為台灣人口增加及不斷的開發,棲地已不復見。 當初在選址復育時,考慮到社頂公園的生態與植物符合梅花鹿的習性,所以研究人員決定在墾丁國家公園作為梅花鹿復育基地。

現在,墾丁的梅花鹿數量已達到2000頭以上,這個成就讓動保人士十分欣慰。

不過,這個隨著復育的梅花鹿數量增加,也讓另一個問題浮現,當地人生計與梅花鹿的復育時常造成衝突,目前梅花鹿是實行半圈養,常常在墾丁傍晚的路上能看見他們的蹤影,深受遊客和當地旅遊業者喜愛。然而,墾丁附近居民多有務農,在外頭遊蕩的鹿兒會偷食農民的農作物,如火龍果、黑豆,造成農民損失慘重,屢屢向懇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陳情,懇管處一方面積極研擬方案,如節育或圍網,一方面也只能希望農民與梅花鹿互相理解,和平共處。

2015年永續發展目標的第15項也強調了生物賴以生存的棲地被破壞造成的嚴重後果時常是不可逆的,需要被保護。台灣雖然沒有大面積毀林造成的沙漠化,但是有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底層下陷,當豪雨或颱風來臨時會發生海水倒灌,造成土壤鹽化,也是對土地,生物棲地的一種破壞。

美國的國家公園發展一開始的設置都是服務遊客為導向,傾向於保留原始的景致如大山、峽谷、冰河地形、森林、神木、或特別的地質景觀等。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有學者呼籲大家除了重視美景之外,也應重視國家公園內的動植物生態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因為他們發現,將保護區封閉起來,把人類擋在保護區大門外,並不能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例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二百年來喪失了35種哺乳類。此外,美國西北部十四個國家公園中現存的大型哺乳類數量,大約每百年會減少10%的種類。在保護區中,雖嚴格控制人為狩獵和破壞行為,但物種仍是持續地減少。

綜合美國國家公園管理過去的經驗和最新的永續發展目標來看台灣物種復育之路,可以發現,如欲保護國家公園內生物的多樣性就不能只將動物關在保護區內,墾丁梅花鹿已有2000多頭以上,台灣以前是滿山滿谷的梅花鹿,表示除了墾丁之外還有很多適合梅花鹿生存的棲地可以嘗試野放,分散族群密度,讓梅花鹿擁有屬於他們回家的路。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