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裡銜著網的黑面琵鷺 生物多樣性 環境正義
最近,黑琵又再次躍上新聞版面,消息露出後讓許多鳥類保育人士憂心忡忡,因為在鰲鼓濕地有一隻黑琵的鳥嘴被魚網纏住導致無法順利覓食
2016/01/11 15302
鵬智 Bird 賴 Lai/Flickr

隨著民眾保育意識提升與政府大力推廣之後,黑面琵鷺成為家喻戶曉的保育鳥種,每年冬季總是有大量的黑面琵鷺從北方南下度冬,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台灣西部沿海濕地都會上演著黑琵秀,此景緻可是所有鳥友的最愛。

最近,黑琵又再次躍上新聞版面,消息露出後讓許多鳥類保育人士憂心忡忡,因為在鰲鼓濕地有一隻黑琵的鳥嘴被魚網纏住導致無法順利覓食,還好有各方保育人士持續關懷這隻黑琵,鰲鼓濕地具有多樣的生態環境與棲地型態,其中有蔗田、防風林、沼澤地、淡水地、鹹水地、紅樹林、河口、和潮間帶等,此地的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每年有許多稀有鳥類在此棲息繁殖。

看似每年黑琵來台數量持續成長的狀況下,似乎還有一件跟黑琵有關的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就是氣溫逐漸升高的問題。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指出,2015 年的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溫暖,比起前幾年的紀錄高出 2度,是近半世紀以來紀錄中最強的聖嬰現象(El Nino)。根據氣象局的歷年溫度統計,今年度是67年來溫度最高的冬天,然而冬天東北季風最強勁的季節卻持續出現大太陽,就連曾文溪口濕地與許多沿海濕地的水位都明顯下降,這表示黑面琵鷺與其他候鳥棲息的環境正在受到高溫影響。

而根據一份南非開普敦大學的鳥類研究發現,高溫有可能會導致鳥類離開偏好棲地,此外這份研究還提到火災、降雨模式的改變以及鳥類產生新的行為模式等,都有可能造成數量下降。簡單的說,氣候變遷會影響到鳥類的生存與數量。所以溫度若再繼續升高,是否有可能造成濕地乾枯,或是海平面持續上升造成沿海濕地消失?

《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曾發表的一份報告,研究指出當氣溫上升3.5度時,棲息地大量縮小,造成熱帶鳥類數量急遽減少,到本世紀末可能有將近900種鳥類滅絕,嚴重影響整個生態系統。而目前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幾度?根據IPCC報告指出,1880至2012年間,全球暖化程度為0.85度,台灣的平均溫度則是上升1.3度,因此,若《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報告準確無誤的話,人類很快就會面臨到物種大量消失的時代,難道真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我們如何採取適當的行動因應呢?

2015年的聯合國巴黎氣候變遷大會(COP21)終於達成共識與協議,也就是,195個與會國家一致通過《巴黎協定》,同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工業化前至2100年全球平均氣温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並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雖然這件事情對黑面琵鷺來說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從長遠來看卻非常的重要,若全球持續暖化與海平面升高勢必對黑面琵鷺造成影響。

相信很多人都認同保育黑面琵鷺的重要性,但心裡認同與實踐於生活當中卻是有著遙遠的距離。禮記《禮運大同篇》有一句話「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為了追求人與萬物共生共榮的大同境界,身在台灣的鳥類、生物是否也應該被平等對待?供給並維護適當的棲地,讓迷途的鳥類在鰲鼓溼地快樂的生活?

嘴裡銜著漁網的黑琵有善心的愛鳥人士救援,但消失的溼地就不那麼容易復原,為了人類跟黑琵的未來,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早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的挑戰?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