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即農場,城市新方向 生物多樣性
田園城市的推廣應普及於家戶,實踐新生活方式可以從陽台開始。
2016/10/11 60090
圖/vera291297

近日大台北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創新高。起因為極端氣候導致天氣不穩定,造成蔬菜生長減緩,國產蔬菜量不足,菜價因而大幅攀升。儘管農委會將藉由釋出季節調節用庫存菜,以期壓低菜價,但昂貴的菜價早已讓民眾吃不消,尤以城市居民為甚。

因此,如何讓城市轉型成糧食系統與永續生態兼具?儼然成為關鍵課題,而具食物產出、景觀效果、食物教育等多重效益的田園城市可成為解決之道。

隨著人口增加,糧食需求也不斷成長,現代農業的發展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根據研究,2050年地球將需要多生產70%的食物,才足以供養未來人口 。現代農業大量的灌溉及使用化學肥料,已經使許多地區地力耗竭。而不斷擴張的城市,日益狹小的居住空間,更讓城市農夫、自給自足的生活,顯得遙不可及。

儘管如此,舉凡柏林、溫哥華、舊金山、巴黎、倫敦等國際都會區街逐漸見到可食性地景的蹤影,人民開始種植自己的食物,將自然元素重新融入於生活中。

台北市政府於2014年開始推行田園城市計畫,以期將可食地景從校園帶入到公園,從平地拉至屋頂,展開一波波土地與實務的綠色浪潮。舉凡校園建築物屋頂、公共建築物屋頂示範區、部分鄰里公園、市民農場皆是計畫的種植基地點。

但田園城市推行至今,儘管農耕面積持續增加,但仍須一一克服教育推廣配套不足、民眾參與意願低落、專案辦公室尚未成立等挑戰 。

事實上,田園城市的推廣應普及於家戶,實踐新生活方式可以從陽台開始。一般大眾較為熟悉的屋頂種植,需就住戶共用屋頂空間事宜進行協調,亦需克服頂樓既有違章建築導致種植空間缺乏的問題。此外,除須符合建築技術規則,亦須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樓頂平台的使用方式按照原本的性質與構造。

換言之,其法規與實際障礙不少。相較於屋頂種菜,陽台種植較為單純,其需考量之層面著重陽台朝向與封閉等環境條件,朝向決定著日照條件,而陽台封閉情況則決定溫度與通風條件,只要掌握因地制宜的種植方式,將能事半功倍的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

田園城市的推廣應回歸城市種菜的本質。多方並籌,例如,妥善經營現有都市耕地,著重廚餘變堆肥、雨水回收等技術面教育推廣,更應善加結合台灣在地化的建築特色,利用台灣城市住宅建築普遍的陽台結構,倡導民眾善加利用自家住宅的陽臺,以自耕蔬果取代部分蔬果購買。

並在建立自然生態與人類和諧共生居住環境的同時,瞭解農業對維持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改變人們看待建築與食物的方式,進而促使城市可食地景遍地發芽,讓家庭即農場的概念深入家戶,打造一個真正屬於台北市民的田園城市,也不用擔心菜價大漲,一舉多得!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