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真的是能源模範生嗎? 環境正義
近年來天然氣被多國視為從煤炭、石油,過渡到再生能源的「橋樑」能源。
2016/08/08 11831
KWON JUNHO,取自Unsplash

近年來天然氣被多國視為從煤炭、石油,過渡到再生能源的「橋樑」能源。環保署為了推廣天然氣,上個月也特別為燃氣電廠和天然氣接收站量身修改法規,公告未來天然氣相關設備不適用空氣污染防制法。

但是天然氣真的有這麼乾淨,而值得放棄整部空污法對人民的保護嗎?事實恐有待商榷。上個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一篇報導也揭露關於天然氣「骯髒的小秘密」(A dirtylittle secret) 。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雖然釋放後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只有12年,比二氧化碳的500年短,但是溫室效果高達二氧化碳的12倍,是相當強力的溫室氣體。文中指出,燃氣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確是燃煤的一半,產生的硫、煙塵與其他污染物也遠少得多。但是由於天然氣是氣體,在挖掘、儲存、運送的過程很容易從設備或管線中洩漏出來。

天然氣洩漏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呢?美國從頁岩革命(shale revolution)後成為天然氣大國,在國內大量開採頁岩氣。為了監測天然氣洩漏狀況,美國一個叫做「環境保衛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EDF)的環保團體,近年沿著能源公司管線與數以千計的石油及天然氣井架設紅外線攝影機,以及空氣監測設備以收集數據。結果發現,這些設備的甲烷洩漏量遠遠超出想像。目前天然氣與石油產業已經成為美國甲烷最大排放源,遠遠超過生物排放、土地排放所產生的數量。

去年10月到今年2月間,美國加州洛杉磯市郊發生嚴重的天然氣井外洩事件 。這場被稱為是「小車諾比」的災難足足持續了16週才被控制住,每天洩漏出1200噸,等於全加州甲烷排放量的4分之1的甲烷。有人認為由於這次事故持續超過3個多月,洩漏的天然氣生態的影響已遠超過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甲烷洩漏問題已經成為天然氣的致命缺陷,近期美國環保署也承認過去低估天然氣洩漏的問題。並如同二氧化碳,訂出第一個甲烷排放的總量上限。EDF則估計天然氣洩漏比例約在2-2.5%。這項事實已經危及天然氣比煤炭更乾淨的論調。這是美國的情形,事實上大部分開採國家並未公開或測量天然氣洩漏的數量,實際狀況可能更糟,這些都是溫室氣體的黑數。

台灣只生產少量天然氣,我們的天然氣97%來自國外進口,包括卡達(52.5%)、馬來西亞(25.7%)、印尼(16.8%)、奈及利亞(4.4%)、澳洲(0.5%)等國 ,總量約為1162萬噸。天然氣接收港目前有台中、永安兩個港口,天然氣船卸貨後,先冷凍儲存,再氣化放在儲槽,台中港有三座、永安港有六座儲槽,均由台電興建經營。天然氣管線從高雄連通到基隆,民國98年為止的資料達1892公里 。用途上 ,80.6%用來發電,台電佔63.1%,其他民營電廠佔17.5%,公用天然氣事業佔12.8%,共25家329萬戶使用,最後是工業用戶佔6.6%。

這是台灣的天然氣事業概況,這些遍佈西台灣的管線許多使用將近30年,當然也有管線洩漏的問題,如今年一月台塑高雄仁武廠就發生天然氣管線破裂事故 ,相關災害不時出現,甚至造成爆炸傷亡。新政府上台後,在2025非核家園的政治壓力下,準備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受站、台中港接收站同時進行擴建,環保署也已經「未雨綢繆」地為燃氣電廠與接收站排除環保法規的障礙。但不論是經濟部或環保署都未曾公開、甚至調查過天然氣外洩的狀況,對照經濟學人的警告,在資訊不透明下,如何能聲稱天然氣是乾淨能源而大力推廣?如此暴衝、草率的決策,令人匪夷所思。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