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地球日三部曲之一:讓自然價值超越政黨利益 氣候變遷
4月22到23日地球日期間,美國總統拜登邀請碳排與GDP超過世界百分之八十的40位國家元首與會,參與世界領袖氣候高峰會。
2021/04/22 17255
圖/pikakshay

世界領袖氣候高峰會,直指2050年碳中和願景。3月底拜登才拋出高達2.25兆美元基礎建設及租稅計畫,期加速綠能產業發展以對抗氣候變遷,促進經濟上的種族平權,與國內深陷能源轉型、藻礁風暴的氣氛相比,差異甚大。

與此同時,歐盟也通過將在2030年達成減排到1990水準的55%,雄心驚豔各國。

場景拉回台灣。就在地球日今天,蔡總統將與環團代表會談交換意見,幾乎是固定組成的十多位環團朋友各揣心事,預料每位只有3到5分鐘發言 。即便費盡苦心,但為環境發聲之效果如何?究竟環境與政治之關聯如何,值得省思。

回想1962年瑞秋卡森繼海洋三部曲之後,出版「寂靜的春天」,以一己孱弱之身軀力抗來自產業、學術界的巨大壓力,如果不是甘迺迪總統聽到這個「環境的寂靜呼籲」,最終美國在1972年停止使用DDT。這樣的環境勵志故事,也隨著瑞秋卡森的逝去而遠離。

為環境發聲的方法很多,從個人、學校、企業到政府,都可以用自己覺得適合的方法,寫作、運動、出書、教育、不投資(或投資)、節能減碳、省水、種樹,切實身體力行,各種有利的方式都可能促進環境更加美好,這也是民主的真義所在。如果民主不能讓環境更好,民主真的有意義、有價值嗎?氣候變遷迫在眉睫,乾旱依舊,能源轉型受困,法律落後,政治人物還能杯觥交錯、承平於世?

以碳匯而言,在溫管法的修法中,有誰會想到這些台灣美麗又珍貴的自然資產?樹木、森林、土壤、海洋、地層、甚至藻礁、海草、海洋生物等等的貢獻與價值?做好自然帳本好好保存它們?又有誰在意已經為台灣寶島維護山林碳匯幾千年的原住民的貢獻,承認並給予適度回饋?生物多樣性、藻礁的保存是超越政黨對立的事,不能再分彼此,讓自然生態的價值毫無容身之處。氣候視野的欠缺是人們短視近利的投射,任期限制與現實需求則是政治無法回應氣候呼聲的主因。當全世界都在為氣候變遷謀畫出路的時候,屬於台灣的氣候之聲在哪?會吹出什麼樣的動人曲目?

地球只有一個,人類於今更有深刻體悟。
在地球日的今天,台灣似乎跟世界距離更遠。我們的民主、自由、人權能不能在氣候時代得到更好的鞏固,就像美國說的”Build Back Better”,我們也能做到’Build the Future Better’’?!
#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3/26/president-biden-invites-40-world-leaders-to-leaders-summit-on-climate/?fbclid=IwAR1c2VK25TFwFUz5nzT82H88P05wv2qTTj7LKnz1IvOTFPk88Ni-GEYvrG8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