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觀點
台灣既缺天然資源,又有地緣政治風險,國土面積狹小,台灣海峽與大陸緊鄰,如何務實面對高碳結構,重新找尋「發展」之定位,擬定策略,考驗執政信念與能力。
2023/01/11 19282
除了各部會擠出行動計劃外,淨零路徑最需要的是制度變革,實現責任政治。除弊(光電黑金)興利(綠色就業)外,也要以氣候人權視野,消弭氣候轉型帶來的不正義。
2022/12/30 18800
台灣即使無法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應依循「框架」履約機制,客觀且透明的呈現我國生物多樣性進展,並注意與原住民惠益共享的相關原則與作法。
2022/12/22 18474
核二核三延役的問題可謂是以核養綠公投的「合理要求」,關於延役期限與機組安全都是可以根據客觀科學數據給出具體建議。
2022/12/16 19161
農委會也不應將碳權,關注固碳效益之市場機制,與自然生態環境維繫,類似生態給付之非市場機制混為一談。
2022/11/25 19013
當討論損失與損害的機制時,關於氣候災難及損失與損害之責任歸屬與賠償機制等敏感議題,均尚待解決。
2022/11/24 19155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