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觀點
台灣即使無法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應依循「框架」履約機制,客觀且透明的呈現我國生物多樣性進展,並注意與原住民惠益共享的相關原則與作法。
2022/12/22 17730
核二核三延役的問題可謂是以核養綠公投的「合理要求」,關於延役期限與機組安全都是可以根據客觀科學數據給出具體建議。
2022/12/16 18387
農委會也不應將碳權,關注固碳效益之市場機制,與自然生態環境維繫,類似生態給付之非市場機制混為一談。
2022/11/25 18253
當討論損失與損害的機制時,關於氣候災難及損失與損害之責任歸屬與賠償機制等敏感議題,均尚待解決。
2022/11/24 18448
有人批評這次大會是為進入氣候地獄鋪上的踏板,如果繼續放任碳排而不究責,情況確實令人悲觀。所幸,在氣候正義與人權議題上,仍可能取得一些進展。
2022/11/18 18384
可預見的數年內,台灣仍將維持CCPI超差排名,但或許政府不用急於撇清、辯護,反而應該積極思考。
2022/11/15 17714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