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43支持
為兒童請命,打造臺北「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倡議 氣候變遷 氣候法制
誠摯邀請學生、家長、教師與民眾們,一起關注兒少氣候教育議題,要求盡速打造臺北「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
2024/06/03 3845

請臺北市蔣萬安市長實現承諾,積極支持:

1.臺北市政府啟動「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推動工作,實現蔣市長2017年立法院承諾(立法院106年臨090457號提案)。

2.以公務預算或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之「氣候轉型基金」,支持「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運作。

3.臺北市「氣候預算」分配,至少10%用於兒童氣候變遷相關事務推動。

【倡議緣起】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觀察員,長期參與氣候議題,巡迴國內超過一千所國中、小學校提供環境教育服務。

為響應氣候公約第六條,積極規劃、推動氣候教育精神,本會曾參訪日本、韓國氣候教育館「首爾能源夢想中心」與「京都環境保護活動中心」,許下推動臺灣「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的心願。

2016年本會走訪全臺國小,辦理氣候變遷與兒童巡迴服務,邀請國小學生一起倡議設立「氣候變遷與兒童教育館」。當時有相當於全台一成五,將近4百所學校響應,超過3萬6千位國小學生簽名連署。

這份兒童的心聲,我們曾帶往第22屆(COP22)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帶進總統府,2017年也獲得包含臺北市蔣萬安市長在內的11位立法委員王育敏、黃昭順、馬文君、李彥秀、許淑華、曾銘宗、鄭天財Sra Kacaw、陳雪生、簡東明、徐榛蔚等支持並連署提案(立法院106年臨090457號)。然而,這份未來世代的祈願,沒有得到行政院環保署及民進黨政府的積極回應,迄今臺灣仍沒有針對兒童、針對未來世代的專屬氣候教育館,僅能依附在臨時性、科普性,或以其他大人為主的氣候宣導活動下。

隨著今年(2024)2月行政院核定《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臺北成為首個完備氣候法治程序的地方政府,有必要更積極的規劃運用「氣候轉型基金」,提撥至少10%的「氣候預算」用於兒少氣候變遷相關事務,以具體回應兒童權利公約(CRC)的呼籲與氣候世代正義議題,而打造臺北「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正是蔣市長可以有的行動。

如果您也認同這樣的理念,請踴躍參與、分享此訊息並加入連署行列。從兒童開始鼓勵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留下氣候世代的聲音與見證,並要求蔣市長實現其氣候承諾。

【響應倡議】

班級連署:請 下載連署書  ,掃描後回寄本會信箱 info.eqpf@msa.hinet.net。
個人連署:請至  線上表單 填寫資料。
 

【國際趨勢,氣候教育備受重視】

兒童權利公約關心氣候議題

2023年12月底,兒童權利公約(CRC)發布「第26號一般性意見書:關於兒童權利與環境(重點是氣候變遷)」文件,來自121個國家的兒童提出超過1.6萬份意見,表達了關於環境退化和氣候變遷對其生活和社區的負面影響與擔憂,強調兒童有權在乾淨、健康和永續的環境中生活,而氣候變遷是實現上述權利的阻礙。

意見書同時指出,基於權利的環境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與兒童友善,並能增強兒童權能;確保每個兒童都有權利接受反映環境價值的教育;各國應建立安全、健康、有韌性的基礎設施,以進行有效的學習(52、53、55點),將受教權與環境議題(重點是氣候變遷)相連結。

巴黎協定肯認氣候教育

2015年通過之《巴黎協定》象徵國際社會普遍接受新氣候時代的到來,從過去摸索、懷疑、甚至抗拒氣候變遷的事實,到內化尋求內部低碳經濟、淨零社會轉型,不得不面對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與轉機。

《巴黎協定》第12條,特別強調:「締約方應酌情合作採取措施,加強氣候變遷教育、培訓、公共宣傳、公眾參與和公眾獲取資訊,同時認識到這些步驟對於加強本協定下的行動的重要性」,肯認「教育」對於邁向新氣候時代的重要。

然而,推動氣候教育不應該淪為抽象的詞藻。放眼亞洲,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韓國均已積極投入氣候教育,臺灣不能落人於後。

各國氣候教育行動

日本身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次締約國會議之主席國,1997年《京都議定書》通過後,即於隔年旋即制訂「地球暖化對策推動法」,2002年「京都環境保護活動中心」開幕,成為日本首座氣候變遷教育館。

2003年日本進一步通過《透過環境教育等促進環境保護的法律》,以各地設立之「防止全球暖化活動推進中心」,強化氣候教育推動的力度。

韓國也不遑多讓,2008年通過《環境教育促進法》,2010年韓國教育部與環境部著手規劃,集合中央及地方政府資金,於全國各地設置7處氣候教育中心(含第一、第二大城首爾與釜山),並陸續於2014年後營運迄今。

2021年韓國進一步修訂《基礎教育法》,其中第22條之2規定:「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制定並實施必要的政策,使全體公民接受應對氣候變遷等的生態教育」,各級政府據此陸續增設各種氣候教育空間。

此外,英國、美國、德國、奧地利等地都有民間團體發起倡議,推動各式氣候教育行動,除了氣候教育館外,也有在教室、在戶外空間、在園區,甚至是透過移動教材或展覽等呈現。許多團體更直接以「未來世代」為主題,訴求氣候議題與兒童、未來世代的重要聯繫。而這樣的國際浪潮,還沒有傳遞到臺灣。

【國內困境,關心兒少、關心氣候口惠不實】

關心兒少要有行動

2017年,經總統府函轉行政院秘書長,再函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幾經波折,環保署終於函復本會:考量政府財政,目前尚無設置相關設施之規劃。

韶光荏苒,七年過去,即便國際淨零轉型訴求強烈,2023年臺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第8條明定氣候教育由教育部、環境部主辦,「兒童氣候教育館」仍為空中樓閣。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至2030年近9千多億的預算,也多為電業、運具、工業技術等硬體建置(國營事業4400億),並未重視兒童參與及氣候變遷教育。

臺北不能只有好的開始

臺北市作為領頭羊、首善之都,雖早於2021年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2022年6月經北市議會三讀通過《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市內4小時環境教育課程需包含2小時氣候教育(第45條),氣候轉型基金用於氣候教育(第5條),蔣市長也是最早有推動兒童氣候教育意識的地方首長,但迄今臺北仍沒有打造「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的行動,口惠而不實。

即便2021年底臺北率先全國參考挪威首都奧斯陸編製「氣候預算」作法,提出「臺北市氣候預算」,看似積極。然而,根據最新2023年「臺北市氣候預算」分析報告顯示,「111年度北市府各機關(基金)氣候預算1.0」總預算雖有150億,但八大策略中,「公民意識教育實踐、建構節能文化」發展策略敬陪末座,僅有推動9項措施,編列781萬元(0.05%),且幾乎沒有屬於兒童氣候變遷教育的經費。

打造「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意義非凡

形式正義很重要,因為它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實質正義所做的努力。

「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是訴求政府重視兒少氣候議題與兒童權利的重要行動,不只是用於氣候教育本身,它更是政府實踐(預算)分配正義,展現淨零決心的里程碑。

過去兒少氣候教育被認為是附屬於既有教育、附屬於成人的一小部分投資,佔「氣候預算」使用比例遠低於0.1%。然而,臺北市兒童人口卻有超過37萬人,佔人口比例達14.7%,兩者差異甚遠。

臺灣與韓國、日本一樣,都有環境教育法,都有類似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相關氣候法治,臺灣的兒童也應該享有接近氣候教育的權利。

2023年臺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7條第1項清楚載明政府應「強化氣候變遷調適之教育、人才培育及公民意識提升,並推展相關活動。」,臺北市也是首座行政院核定淨零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推動兒童氣候變遷教育責無旁貸。

請支持,臺北「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倡議

2021年行政院核定「兒童未來館計畫」於新北市設立,如一切順利,直到2030年才會興建完成,當中有多少氣候教育元素,不得而知。

臺灣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國際評比連年倒數,難道臺灣兒少氣候教育還要再等下去嗎?臺北市難道不能更快、更積極的打造「兒童氣候變遷教育場館」嗎?

其實政府有預算,只是不重視。例如111年度臺北市氣候預算,單就「公有建築淨零示範」、「轉型淨零建築」、「低碳生活營造」等三項政策就有高達66億元經費。即使全部氣候預算,只有10%用於兒童氣候相關事務,每年也有15億元可運用。

為此,誠摯邀請臺北的學生、家長、教師與民眾們,一起關注兒少氣候教育議題,一起要求市政府盡速打造臺北「兒童氣候變遷教育館」,讓兒童們可以有一個共同討論、學習與成長的常態性氣候變遷教育場域。

【倡議聯絡人與認識我們】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鄭佾展 
Tel:(02)2321-1155 #24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官方網站:http://www.eqpf.org
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TEED(影音):http://www.teed.org.tw
環報(電子報):http://www.eqpf.org/envinews/index.aspx
氣候少年(電子刊物):http://www.eqpf.org/envinews/epChild.aspx

登入EQPF會員針對本議題進行回應,回應前請詳閱「地球盟友宣言」。
下一頁留言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