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核能已成為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共同政治語言 環境法治
不敢為錯誤能源發聲的候選人將被邊緣化,各黨總統候選人在正視核能之後,還要更務實面對深層問題,以謀求台灣整體利益。
2023/06/02 8516
5月初民調顯示,2025非核家園政策,僅有3成3選民支持,不支持者較多,達4成4。要選舉的人最務實,似乎是看到了民意依歸,朝野第一次針對核能有共識交集。

民進黨賴清德提出「規劃讓核能停機機組,維持緊急使用」,民眾黨柯文哲認為「不能只要台積電不要核能,能政策要務實」,國民黨侯友宜則在遲了一天後,才主張「核安、核廢料妥善處理,核能就是選項」。

三位選人各有其論述,卻也刻意模糊重啟核能的條件,與延遲面對核能議題的代價,有避重就輕之嫌。而近日佔據輿論焦點的民進黨黨工遭性騷擾吃案事件,讓好不容易開始有建設性對談、深化的核能與能源議題,再次沉寂。

倘若細細咀嚼各政黨候選人的論述,賴清德所謂「緊急使用」是要多緊急?國際社會所提的「氣候急刻」,現在就要大幅降低碳排放,是否適用?核能為基載電力,無法快速升降載供電,至少需要1至3天啟動,也需要專業操作。偶爾兼職、應付緊急使用的操作人員,大家放心嗎?可見,緊急使用只是話術,緊急實為常態,核能機組延役才是正辦,賴神還在玩文字遊戲?

柯文哲則是很直觀的從病灶角度切入,台灣已經選擇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還有石化、鋼鐵、面板業等),任何發展都有代價,核能只是其中之一,電費是真正的現實。柯P提到成本,但並未關注外部成本與機會成本,即長期電價與化石燃料補貼、劫貧濟富,扭曲產業競爭力造成目前「護國神山或荷蘭病」的難題。

至於侯友宜則是進階版的「換句話說」,將「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核廢料好好處理再考慮」再說一遍。從新北市長到總統的格局並不同,侯友宜還困於過去「軟非核家園」的自己,轉身速度遠比髮夾彎之神賴清德還慢。

形勢比人強,當核能成為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共同政治語言時,充分顯示能源問題的迫切性,也意味著有更多爛攤子有待收拾。

民進黨轉彎,是謀求政治利益,但並未反省究責。不當的能源政策消滅了良田、魚塭,黑金介入光電,眷養了黑道也扭曲能源轉型的意義,破壞原保地棄原住民氣候正義於不顧,也撕裂了原漢之間的微薄信任。

期待民進黨主事者下罪己詔以表心志很難,究責於非核家園政策失敗更難。而在監察院虛位化,公義無法伸張的時刻,究責機制只剩下手中選票。

台獨無法發電,核能議題也不該成為政治神主牌。不敢為錯誤能源發聲的候選人將被邊緣化,此次大選的主軸必然包含能源議題及其相應的社會正義問題,各黨總統候選人在正視核能之後,還要更務實面對深層問題,以謀求台灣整體利益。

(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為該基金會副秘書長)

* 本文刊登於民國112年6月2日中國時報言論廣場: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602001660-262110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