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少年:2022世界糧食獎,關注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
除了人禍外,天災,特別是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所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劇。
2022/06/09 12291

黑海地區是全球糧倉,世界上近三成小麥、兩成玉米和高達八成的葵花籽油出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 。俄烏戰爭超過百日,引起全球糧荒,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統計,6月初已有20多個國家正在限制糧食或肥料出口 。


除了人禍外,天災,特別是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所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劇。


美式速食店沒有薯條?但有地瓜條?


別鬧了,這可不是麥當勞、肯德基在向臺灣地瓜致敬,而是不得不的「氣候調適」,因為從2021年底起,加拿大卑詩省大洪水即造成冷凍薯條無法出貨;更有科學家研究指出,熱浪會讓對於溫度敏感的馬鈴薯(塊莖)形成不良,變的較小且容易畸形,也讓去年受熱浪侵襲的美國西北部馬鈴薯尺寸縮水 。
今年,預估冬旱春澇也將令全球第四大小麥出口國之美國小麥減產兩成 ,使全球糧價更為緊繃,甚至影響區域安全;因此,關注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是農業與經濟學家當務之急。


世界糧食獎與AgMIP模型


在全球人口突破77億的此刻,以科技創新,提高所有人所需的糧食供應與品質,改善農耕-人類最傳統的行業,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Norman E. Borlaug博士倡議,1986年成立之世界糧食基金會(World Food Prize Foundation)主要目的。而世界糧食基金會所頒發之世界糧食獎,即是彰顯那些最有貢獻的人們 。


今年5月5日,世界糧食獎頒給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女科學家羅森茲薇格(Cynthia Rosenzweig),表彰她在理解和預測氣候與糧食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方面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農業模式比對改良計畫(Agricultural Model Intercomparis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 AgMIP)。


羅森茲薇格博士是農學家與氣候學家,也是IPCC氣候變遷和土地特別報告,糧食章節的主要撰稿人。她的研究工作以農民為中心,1985年學術生涯第一篇期刊發表,主題就是模擬氣候變遷對北美小麥產區的潛在影響。在長期研究基礎下,2010年起她著手籌建AgMIP,迄今得到全球六十多個科研機構協助,超過一千位科學家支持。


AgMIP是一個龐大的研究體系,已發展超過三十多個次研究主題,包含全球、區域經濟學模組、作物模式校正模組、氣候脆弱和作物模組等研究方法學;二氧化碳、溫度、水和氮研究、營養、病蟲害、土壤和作物輪作,以及利害相關者參與和決策支持等跨領域議題。


當然,全球主要作物,黃豆、小麥、玉米、大麥、油菜、米、馬鈴薯、甘蔗等個別作物(產量與品質),如何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之生物物理模型也已完成建構。


AgMIP透過世界各地農民們辛勞種植回傳之現場紀錄,連結氣候與環境變化因子,來修正、精進各個模式預測之精準度,成為政府或農民團體輔助決策的有用工具。舉例來說,透過全球經濟模型,決策者可以知道氣候變遷或減緩措施,對農業生產造成之影響,同時連結到消費、價格、商品貿易,最終回饋到土地利用變化等(今年某種作物價格好,下一季耕作面積可能增加)。


AgMIP是農業與氣候模式預測工具,模式建構最難的地方是有大數量、跨區域,且長時間的實證資料可以調整、驗證其假設,這是AgMIP的價值,以及為何可以被90多個國家所使用的原因。


越多人參與,越多人回饋,模式預測力就越精準。眾志成城,氣候行動也是如此。羅森茲薇格博士的重要貢獻也在此,她的獲獎,在糧食危機的此刻,可謂實至名歸。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