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排放」的乾淨天然氣,你相信嗎? 環境正義
在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與碳中和的壓力下,能源轉型愈趨迫切。天然氣作為過渡到全再生能源的階段選項(歐盟Fit 55氣候新政認為從現在起,天然氣只有10年過渡
2021/08/18 16684
safe_image (2)
在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與碳中和的壓力下,能源轉型愈趨迫切。天然氣作為過渡到全再生能源的階段選項(歐盟Fit 55氣候新政認為從現在起,天然氣只有10年過渡期),是否真如此理想,一再受到質疑。
近期,加拿大多項規劃中的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聲稱其天然氣開採與出口可實現碳中和,引發熱議;開發商宣稱,透過再生水力發電為天然氣液化提供動力,使用碳抵消、碳捕捉和封存方式來減少排放,可生產「零碳排放」的乾淨天然氣。
但是,開發商沒說的是,碳中和是在不確定的N年後才達到、碳抵消和碳捕捉只佔整體排放的一小部分、忽視甲烷氣洩漏風險,且計畫仰賴政府補貼,更讓公眾對於液化天然氣的真實氣候成本產生誤解。
例如,7月Nisga'a Nation、Rockies LNG 和 Western LNG等能源業者宣布了一項價值100億美元的開發項目Ksi Lisims LNG,打算利用加國水力發電,以水力壓裂法生產低碳天然氣。但新的研究認為,水力壓裂作業產生的甲烷洩漏遠高於官方數據,該項目也僅有目標「啟動後3 年內」實現淨零排放,有關於計畫具體細節、計算依據等均缺少進一步訊息。
加拿大液化天然氣項目持續擴增,無助於整體減量目標達成。新的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將持續四十年,幾乎所有開發商都期待,碳抵消、碳捕捉和封存技術躍進式發展,而非逐步減少鑽井作業,從源頭減少能源開採。
此外,即使液化天然氣開發端,可生產「零碳排放」的天然氣,但從全生命週期來看,液化生產過程僅占整體排放6~7%,更高比例發生在鑽井、管道及運輸,與燃燒天然氣階段,而這些並不在液化天然氣開發商所聲稱的範圍。
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上也面臨巨大挑戰,例如號稱是全球最大碳捕捉項目,雪弗龍澳洲的Gorgon 液化天然氣工廠,原本目標在投入營運的前五年捕捉該設施8 成的碳排放量,然而在技術和成本超支情況下,最終只能捕捉3成排放量,而因此面臨澳洲政府罰款。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7月份報告甚至表示,液化天然氣的碳捕捉和封存(CCS)項目,更像是噱頭,而非現實。
根據環保組織 Stand.earth最近一項分析發現,加國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在化石燃料補貼支出約10億美元,近三分之一用於補貼水力壓裂生產。全加拿大液化天然氣補貼可能超過40億美元,且加國政府可能付出更高補貼,協助業者減少碳排放,即高額的液化天然氣的碳捕捉和封存(CCS)項目,成為另類化石燃料補貼。
反對液化天然氣的草根組織My Sea to Sky 直言,「零碳排放」的乾淨天然氣是業者的最新謊言,以藉此向政府索取更多補助;加拿大各級政府應效仿魁北克省的做法,拒絕新的天然氣開發項目。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