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寶寶做寶寶副食!? 環境正義
這個標題看來非常血腥,標題的第一個寶寶並不是指您家或者是隔壁鄰居的小孩,而是指大海裡的魚寶寶。
2014/06/07 25713
Hui Sang,取自Unsplash

這個標題看來非常血腥,標題的第一個寶寶並不是指您家或者是隔壁鄰居的小孩,而是指大海裡的魚寶寶。您可能已經連想到吻(魩)仔魚,吻(魩)仔魚因為被歸類為高鈣食物,常常是爸媽做小朋友副食時的首選,不過,如果吃這種魚,會讓您的寶寶未來無魚可吃,您會怎麼選?

一、 到底有沒有吻(魩)仔魚? 吃了會有甚麼問題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吻(魩)仔魚的身世。有人說:吻(魩)仔魚是一種魚,長得就這麼點大,所以放下罪惡感大口吃沒關係!也有人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吻(魩)仔魚這種魚,有的是各種小魚苗的集合體,再吃下去,海裡就沒有魚了。

到底哪種說法才是對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漁業署的說法:『漁民捕撈之吻仔魚,主要為刺公緹、異葉公鯷及日本鯷等鯷科魚類之仔稚魚,並非為所有魚類之小魚」。

如果看到這裡您就放心吃起吻(魩)仔魚了,那您放心得太早了,因為新北市農業局說得更詳細:『一般市場買到俗稱為「魩仔、鱙仔」(統稱吻仔魚),長約在四公分以下,體色透明者稱之為「魩仔」;體長約在四公分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者稱之「鱙仔」。….以漁獲刺公鯷等鯷魚類為主,惟因使用較小網目之漁網(俗稱蚊帳網)進行捕撈,易混獲其他種仔稚魚,對漁業資源再生造成影響』 。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在分類上是可以分出吻(魩)仔魚這種魚,但牠本身就是鯷科魚類的小寶寶,而且當人類用細如蚊帳的網子捕撈時,還會撈起其他種類的魚寶寶,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吃吻(魩)仔魚=吃掉未來餐桌上的魚無誤。

當然,也很多人會說大海裡的魚寶寶們本來就沒多少機會長大,牠們本來就是其他大魚的食物,沒錯,但也就因為如此,當我們大口大口吃掉魚寶寶們時,其他魚類就少了食物來源,最後的結果仍然是會對魚群造成衝擊,使我們未來的餐桌上還是沒魚可吃。

二、 應該怎麼吃

身為人類,我們很幸運的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來源,想要補鈣也不是只有跟魚搶食吻(魩)仔魚,還順便吃掉未來海洋資源的單一選項。況且,媒體曾踢爆不肖攤商為了讓吻(魩)仔魚的賣相好看,而在烹煮過程中利用雙氧水漂白吻(魩)仔魚,吃多了,可是會讓小朋友脆弱的腸胃受不了而腹瀉的 。

幸好我們還有很多補鈣的選擇,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的「高鈣食物建議表」,每 100 公克食物含鈣量超過500mg 以上的食物還有:養身麥粉、黑芝麻及其製品、山粉圓、愛玉子、髮菜、香樁、小方豆乾 、蝦皮、 蝦米、魚脯、牛羊奶及奶製品等。

守護海洋資源,我們還可以用更聰明的方式吃海鮮。

根據台灣「海鮮指南」推薦,我們可以放心吃的海鮮有:文蛤、牡蠣、九孔、鮑魚、鳳螺、扇貝、魷魚、小卷、龍蝦、櫻花蝦、四破魚、竹莢魚、沙丁、秋刀魚、飛魚、鯖魚、白帶魚、剝皮魚、臭肚魚、吳郭魚、虱目魚、養殖烏魚、香魚、鯉魚、鰱魚。

我們的選擇真的夠多,希望這些豐富的選擇,可以延續到下一代的菜單上。

台灣「海鮮指南」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eafoodguide.php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