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森林系學生的告白 生物多樣性
保護森林是全民的責任,這個想法已經是現在國際所關注的議題
2014/11/08 14764
Geran de Klerk,取自Unsplash

環境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 Institute,WRI)與「權利與資源行動組織」(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RRI)共同發表研究指出,由當地社群合法管理的森林,砍伐率明顯較低,研究人員針對14個採取不同土地所有權策略的開發中國家高密度森林,分析高解析度的衛星圖像,檢視這些地區的森林砍伐率,結果發現,森林管理權主要歸屬當地社群的地區,更能成功減緩森林砍伐的速度,還包括減少移民者與礦業公司的入侵。

保護森林是全民的責任,這個想法已經是現在國際所關注的議題,不少國家一直持續提倡透過在地的民間團體/社區組織的力量,結合當地居民一同進行森林的管控與維護。

對於森林保護與復育如何讓全民參與?國際間已經有不少的環保團體在推動這個理念,美國歐巴馬總統於2013年推出「21世紀保育服務團(21CSC)」,為青年和35歲以下的退伍軍人打造就業計畫,包括植樹及水域、森林保育和復原 ,希望21CSC不僅能讓森林保育與人民的生計做結合,更能解決環境的問題。

除此之外,像是澳洲的綠色軍團 (Green Army)、印度的全國農村就業保障法(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Act, NREGA)等,也都是朝著這個在方向前進,透過政府的號召,結合人民及在地居民一同進行森林環境保護,讓理念成為一種實際行動的工作,而不再只有宣導與高喊。

國內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在向政府喊話,希望中央不應集權,應與民共管,讓在地居民、在地團體組織一起共同守護山林,這是非常好的提倡與觀點。我們會今年9月28日曾舉辦「環境饗宴-森林論壇」的活動,邀請林務局局長與眾多專家學者,一同分享森林的大小事物,也希望透過活動,將民間綠行動理念傳達給林務局。

林業是臺灣重要產業資源,也是現在綠色經濟的重要核心,所以政府的施政思維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這樣的政策思想改革是需要從教育開始,從根逐漸做起。

可惜的是森林要學習的層面太多了,翻開森林相關課系的課程表,課程內容多元豐富,而林業政策的相關課程卻非常的有限,有的學校幾乎把這門課重點放在研究所,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開這門課,或只是簡單的介紹林業法規、林業過去的發展史,充其量只是來應付高普考罷了!

不少森林學子在求學過程中,都是嚮往著公職之路,但是考公職何來簡單,所以要努力背教材課本裡所有的東西,為了公職就是要不斷念更多書。這就是臺灣教育,從小到大學校所教的東西大多都是為了考試,所以很難去思考相關問題。

另外,在大學時期,學校所教的知識都是大範圍、大方向,每一項課程都只是入門教學,猶如蜻蜓點水般,點到為止,而到了研究所才開始分門別類,也是專精領域的劃分起點,每位森林學子選擇了自己所喜愛的領域,更只會注意到自己領域的相關事物。

舉例來說:3位都是森林背景出身的人,1個是學植物生態,1個是學動物資源,另1個則是學育林,因為所受到的訓練不同,即使這3個人都是念同一所學校,但當他們同時進入森林時,他們所擁有的視野卻是天差地別。學植物生態的人,眼中看到的是植物的生態分布、林相變化等;學動物資源的人,眼中看到的是動物足跡、動物棲息環境評估等;而學育林的人,眼中則是看到樹木的生長、種苗培養問題、種苗採集等。

因此,想要讓林業政策有所改變,就必須要從教育開始,學校需要一門能夠激發思想的必修課程,如:辯論通識,透過問與答、辯論交流,讓學生能關注到更多的相關議題與想法,有了這樣的思考訓練後,即使之後進入更專精的領域學習,也會持續思考相關的議題。教育是要讓人可以對有興趣、所學的事物感到價值,進而思考下一步的繼續,而不是只有單純的模式訓練和技術傳承,更不是只為了考公職!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