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面面觀 環境正義
關於種樹,我們都知道其舉足輕重的重要關鍵性,而樹木保護環境也已不是什麼秘密,種樹的好處在政府、民間企業團體的推廣及宣導下,也已是眾所皆知。
2015/03/17 14482
Dmitry Dreyer,取自Unsplash

關於種樹,我們都知道其舉足輕重的重要關鍵性,而樹木保護環境也已不是什麼秘密,種樹的好處在政府、民間企業團體的推廣及宣導下,也已是眾所皆知。然而什麼樣的種樹方式對於所處環境才是合適的,這又是另一項值得關注的事情。

最近網路平台及新聞平面媒體爭相報導一位人稱「賴桑」的台灣樹王。有著如此霸氣稱號的「賴桑」,本名賴倍元,被媒體如此大肆報導的原因在於賴桑以一素人身分,憑藉著單純的信念,三十年來散盡二十億家產,買下大雪山裡的十座山頭,種下三十萬棵樹,是以個人力量造林最多且成功的典範。從一開始盡是堆滿了幾萬噸垃圾的荒地,到清除後選擇種植台灣的國寶樹種如:肖楠、櫸木、牛樟、紅檜…等等,讓荒地變綠地。

不同於賴桑的種樹方式,無獨有偶的,在公視「我們的島」節目中,「造林」有了另一種的示範。主角戴良彬先生原服務於科技產業,四年前在嘉義買下檳榔園,希望能夠重現台灣百年前茂密叢林的景色。然而,戴良斌幾乎不種樹,也不砍檳榔樹,不除草、不澆水、他將這片長期使用除草劑、土壤裸露的檳榔園,交給大自然復育。

上述例子是兩種不同栽種樹木的方式。從賴桑的影片可發現,單一林相的樹木居多,雖然壯觀卻少了些森林原有的野性。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船員經過臺灣海面時,從海上遠眺,發現臺灣島上高山峻嶺、林木蔥綠,甚為美麗,於是高呼「Ilha Formosa」,葡萄牙文意即:「美麗(Formosa)島

(Ilha)」,台灣因而有了「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美名。如果森林是多樣性的,那麼種植特定幾種有「價值」的樹是不是有些可惜?

另一方面,關於戴良彬先生採自然復育以土地公比人會種樹的概念,相信自然演替的生命力。這樣的方式,很像老子所提倡的無為而治,然而「無為而治」的方式,會適合用在每一個林地嗎?很多時候,我們常用自己的主觀角度去思考萬物和周遭的事,但所謂的觀點,有時也只是單向的出發,欠缺了橫向、縱向的連結及整合。

種樹是一門學問,不論是人工林或自然復育,都有其優缺點,端看切入的角度為何。若能綜合其優點,結合管理機構林務局、研究機構、監督機制如立法院、學校及民間團體等,彼此相互團結合作,或許能創造出別於過去以往的操作模式,創造新的價值。相信適得其性、適得其所,都能有好的發展。

然而如何取得平衡,就看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如何用智慧去解決了。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