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頗吸引人們的注意,那就是俄羅斯的野生動物園中老虎和山羊成為好朋友的故事,山羊甚至還會搶老虎休息的地盤,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好奇老虎和山羊相處同一屋簷下,為何山羊不會被吃掉?雖然後來該園區的前主任承認這是他杜撰的故事,他讓動物園管理員不斷讓老虎處於飽腹的狀態,因此老虎並不需要吃掉山羊。這個故事或許沒有這麼傳奇,但卻可以反映人類對於動物不同的價值觀。
這個故事(或實驗)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對老虎來說山羊是生存下去的食物之一,但能夠同籠這麼久卻不去吃牠,完全違反老虎的天性,讓許多不知情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換個角度思考,如果能夠有其他足夠的替代食物,是否老虎永遠都不會去吃山羊?假設人們重視山羊,認為山羊不應該被吃掉,那人們不但不會將山羊送到老虎籠中成為祭品,還會積極的幫老虎準備或尋找替代食物,以達成保護山羊的目的。
若將這個假設中的山羊換成人類所需要的其他肉類食物,而老虎換做成人類,如此的假設是否也依然成立呢?
台灣目前主要的肉類食物包含魚類、豬肉、牛肉、羊肉、家禽等,然而在社會提倡愛護動物的潮流趨勢之下,為什麼人類還是會食用其他肉類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大哉問,牽涉到不同的社會價值觀與動物倫理。從生產者開始,透過食物鏈的過程完成了生態系之間的能量循環與基礎,因此動物吃動物(或吃植物)是大自然基本的法則,對於動物來說只有需不需要的這項問題,如同老虎不會覺得山羊很可憐或很可愛,就因此不吃牠,因為老虎有可能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從這樣的邏輯來看,這只不過是動物的基本需求而已。
但當角色換成人類就不同了,人吃動物嗎?答案顯而易見。
自古以來動物都是人類生活中所利用的資源,如食用、經濟來源、器具材料、狩獵夥伴甚至是成為寵物,因此,人類吃動物就如同其他動物彼此食用,仍是大自然法則的一部分,只不過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甚至對於其他人與物種具有愛與同情心,也有人認為人類不應該吃動物,提倡素食主義,人類應該愛護動物不該食用動物,更不能食用寵物動物(例如貓、狗),在這不同的價值觀之間真的有是非對錯嗎?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價值觀,每個人對於生活都有自己的選擇,而我們也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當然這必須在不虐待動物、浪費食物與尊重生命的前提下,適度的運用大自然給我們的自然資源。
如同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製作的Nature is Speaking系列影片中說道,大自然並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大自然。
畢竟人類目前仍無法脫離地球而存活,在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汙染、生態破壞與物種持續消失的現況之下,人類應該要有所警覺自己的行為是否已經違背大自然法則,或者是否正在傷害人類賴以為生的地球環境,人類應該要學習順應自然法則,並更有效的的運用大自然給我們的資源,人類才能持續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