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賞螢去 生物多樣性
隨著環保、生態旅遊等意識的興起,單日型或短期性的生態旅遊、觀察活動漸漸成為新寵兒,也增加大眾對於環境與生態的好奇感。
2016/09/30 15239
Chen Liang Dao 陳良道/Flickr

隨著環保、生態旅遊等意識的興起,單日型或短期性的生態旅遊、觀察活動漸漸成為新寵兒,也增加大眾對於環境與生態的好奇感。至今,有許多營隊活動或是生態旅遊團,其行程少不了晚上的夜觀活動,說也特別,在夜間觀察生態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祕感,增加不少探險的樂趣,或許也因為如此,讓這類型的教育活動愈來愈多,吸引民眾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像是螢火蟲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4月正值賞螢火蟲的季節,許多婆婆媽媽或朋友們正在揪團賞螢或搶報旅遊團。這樣爭先恐後、好康道相報的搶名額活動形式,大家是否曾經認真思考過,你是在跟風、一窩蜂、搶破頭還是人家說好就是好、最高學府辦的就是好、高價亦或免費就是好?品質這件事該如何拿捏?

回頭想想我們曾經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往往只要看到「免費」的關鍵字,立即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即刻報名,反觀活動的性質和內容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首要被看重的。這樣的趨勢到底會對我們的環境與生態、甚至教育產生什麼影響呢?

為什麼大家對於賞螢火蟲如此熱衷?螢火蟲的生態又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螢火蟲的成蟲通常只吃露水,有些種類吃花粉、花蜜為主,少數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牠們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至7天,但也有長達10至20天。多數種類從卵到成蟲,各成長時期都會發光,屬夜行性昆蟲,攝食活動以入夜以後為主。其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光,爾後,雄蟲會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香消玉殞 。

阿里山光華頂笨仔社區是熱門的賞螢景點,為了要營造這樣的環境與場所,幾位地主堅持以不噴農藥、維持自然棲地的方式經營,但是,十幾年來都沒有收成,到訪遊客隨意亂丟垃圾、寶特瓶,地主心灰意冷並且有意開發土地,於是社區居民決定開始酌收100元門票,提撥收入給地主,同時培養生態解說員。

另外,在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也打算於下一年度開始收取門票,由社區居民當解說員,推廣使用者付費的生態旅遊。其所收取的費用將用來支付租金、回饋地主,協助交通管制、清潔等,同時訓練社區居民、學童解說生態,促使民眾、社區老中青少成員都能共同投入,以收費機制凝聚社區共識,如此一來,對地方發展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在觀賞螢火蟲的同時,必須讓觀賞者學習尊重生態與正確欣賞自然的方式,而不是以免費或是任何價格來決定一切,使用者付費的觀點逐漸成為趨勢,無論是吃飯、搭車都要付費,但為何學習、進行環境教育經常被理解為免費或是理所當然之事?

既然要維護環境、瞭解生態,或許我們需要認知的是,教育是被賦予價值的,不論是無形或是有形的價值,試著刺激思考與重新理解這市場機制背後的邏輯,創造更多元、豐富的環境教育學習經驗與效果。至今,有許多營隊活動或是生態旅遊團,其行程少不了晚上的夜觀活動,說也特別,在夜間觀察生態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祕感,增加不少探險的樂趣,或許也因為如此,讓這類型的教育活動愈來愈多,吸引民眾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像是螢火蟲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4月正值賞螢火蟲的季節,許多婆婆媽媽或朋友們正在揪團賞螢或搶報旅遊團。這樣爭先恐後、好康道相報的搶名額活動形式,大家是否曾經認真思考過,你是在跟風、一窩蜂、搶破頭還是人家說好就是好、最高學府辦的就是好、高價亦或免費就是好?品質這件事該如何拿捏?

回頭想想我們曾經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往往只要看到「免費」的關鍵字,立即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即刻報名,反觀活動的性質和內容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首要被看重的。這樣的趨勢到底會對我們的環境與生態、甚至教育產生什麼影響呢?

為什麼大家對於賞螢火蟲如此熱衷?螢火蟲的生態又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螢火蟲的成蟲通常只吃露水,有些種類吃花粉、花蜜為主,少數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牠們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至7天,但也有長達10至20天。多數種類從卵到成蟲,各成長時期都會發光,屬夜行性昆蟲,攝食活動以入夜以後為主。其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光,爾後,雄蟲會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香消玉殞 。

阿里山光華頂笨仔社區是熱門的賞螢景點,為了要營造這樣的環境與場所,幾位地主堅持以不噴農藥、維持自然棲地的方式經營,但是,十幾年來都沒有收成,到訪遊客隨意亂丟垃圾、寶特瓶,地主心灰意冷並且有意開發土地,於是社區居民決定開始酌收100元門票,提撥收入給地主,同時培養生態解說員。

另外,在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也打算於下一年度開始收取門票,由社區居民當解說員,推廣使用者付費的生態旅遊。其所收取的費用將用來支付租金、回饋地主,協助交通管制、清潔等,同時訓練社區居民、學童解說生態,促使民眾、社區老中青少成員都能共同投入,以收費機制凝聚社區共識,如此一來,對地方發展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在觀賞螢火蟲的同時,必須讓觀賞者學習尊重生態與正確欣賞自然的方式,而不是以免費或是任何價格來決定一切,使用者付費的觀點逐漸成為趨勢,無論是吃飯、搭車都要付費,但為何學習、進行環境教育經常被理解為免費或是理所當然之事?

既然要維護環境、瞭解生態,或許我們需要認知的是,教育是被賦予價值的,不論是無形或是有形的價值,試著刺激思考與重新理解這市場機制背後的邏輯,創造更多元、豐富的環境教育學習經驗與效果。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