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影響被釐清前,美國法官決定把先化石燃料留在地底 環境正義
2015年到2017年之間,也就是川普主政的時期,美國政府批準了數萬公畝的大型頁岩油氣開採項目。
2020/01/09 21736
Courtesy of EcoFlight

2015年到2017年之間,也就是川普主政的時期,美國政府批准了數萬公畝的大型頁岩油氣開採項目。

公眾的反對從未停止,並從街頭走向法院,經過環保團體對政府2年的纏訟,2019年開始出現轉機,包括科羅拉多州、華盛頓特區的地方法院都裁定暫停開發,理由是聯邦土地管理局與森林局等機構在批准土地許可項目時,沒有充分考量開採行為對氣候變遷與野生動植物的影響,違反《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的規定。

隨著法院態度的明朗化,去年9月,猶他州土地管理局乾脆在法院判決前自己中止和能源開發公司之間的許可合約,並重啟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美國有1/4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在聯邦所有土地上開採的化石燃料,也就是公有地的開發項目,這份報告不但點名聯邦土地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主因,也指出目前已經存在追蹤和計算土地溫室氣體排放的工具。聯邦法院希望那些擁有許可聯邦土地開發權限的機關,能夠利用上述工具,重新評估決策。

可以說,美國司法基於美國憲法導引出的公共信託理論(public trust),對美國政府過去5年間大肆批准開採頁岩氣的行為提出了質疑: 這樣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否符合美國當代與未來世代的利益? 美國政府是否扮演好自然資源「受託管理者」的角色?

同樣的態度,可以預見,在台灣國土計畫施行之後,也會開始出現到底公有土地的利用是否符合未來世代利益的爭議,司法機關是否也該未雨綢繆思考因應?

相關報導請見

https://www.hcn.org/....../climate-change-climate......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