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公投決定脫煤的國家 氣候變遷
新閣揆上台之後,一個不可迴避的遺留問題,就是去年公投之後的去煤問題。
2019/01/16 46379
圖片來源:http://www.airclim.org/

賴揆率內閣總辭、新閣揆上台之後,一個不可迴避的遺留問題,就是去年公投之後的去煤問題。


2019年伊始,許多美好事物在台灣發生: 一個不太刁難的冬天、一個超讚的歌唱選秀節目、因為白目鄰居而更團結的一家人、還有一個逐漸成熟的民主國家。

「我是人,我是台灣人,我為下一代保留所有能源的選項。」,這是去年公投關於能源議題的結論。根據通過的公投法第七案:「你是否同意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如果未來政府沒有改變政策,或是另一個公投要求保留火力發電,台灣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公投淘汰化石燃料的國家,雖然按照現在82%的電力來自火力發電計算,以一年降低1%的速度,還要82年才能實現,但這絕對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一項重大成就,而且是以民主方式形成決定,值得新內閣在今年智利氣候變遷大會上大肆宣傳。


然而目前蔡政府的2025年532(氣煤綠)能源政策與這個公投結果扞格。2017年5月時任經濟部長李世光曾表示,為了配合2025非核家園政策,會以燃煤發電補足核電電力缺口,預計到2020年燃煤的佔比,將達到50%。據此,推估2020年整體火力發電佔比將會提升至90%,也就是不減反增,與火電每年減1%的公投結果明顯背道而馳,當然是在人民對當前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案之後,執政者應該要務實檢討的事項。


9日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將從需求面、成本面、全球暖化、空污面來檢討能源配比,並且把規劃的時間拉長至2030年,預計月底將會出爐。很高興看到執政者對人民的聲音有正面回應。


雖然蔡總統在選後仍然強調「非核家園」是環境基本法的法定目標(這是環基法唯一「被積極落實」的條文),但在電業法刪除2025年的緊箍咒之後,我們有更多時間研擬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合理性、感受氣候變遷的緊迫性,也有時間在投入高碳經濟前踩下剎車,或在觀察核能科技的進展後,去判斷比爾蓋茲所說:「核能是應對氣候變異的理想方式」這句話的時代意義價值。


新的能源政策將在月底出爐,亦即台灣的能源政策將在農曆年前有所改變。2030年的能源配比如何調整? 核能是否延役? 火力發電每年減少1%的具體方案與時程為何?……等議題將成為觀察重點。無論如何,當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個謹守倫理的專業,亦即不將本位奉為真理、不為特定政黨服務、不誇大數據可信度的專業,才有可能深化台灣的民主法治精神。專業跟民主不一定相剋,如果專業有所本,最後終將證明其專業性,而在民主的社會得到應該有的尊重與信任。若非如此,將有更多代價假能源轉型、能源政治、能源永續之名而侵蝕台灣已不豐厚的自然環境根基。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