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大炮打宮廟 環境正義
減香行動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環保署動用「空汙法」這尊大砲,來打宮廟空汙這隻小鳥,這就是行政法上所說的不符合比例原則。
2017/07/21 58043
Photo Credit:B. Kuang

空汙治理,不該用大砲打小鳥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謝英士、資深研究員 高思齊

減香門延燒,蔡英文總統難得為「環保事務」震怒,但生氣的對象卻有點錯亂,明明是環保署長李應元提出的空汙政策,卻只抱怨內政部長葉俊榮沒有第一時間出來護駕。

減香行動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環保署動用「空汙法」這尊大砲,來打宮廟空汙這隻小鳥,這就是行政法上所說的不符合比例原則。

李應元雖然說環保署1年接獲民眾投訴達3000多件 ,投訴宮廟燃香、燒金紙,但實際究竟造成多少空汙?過去環保署曾經估計是580公噸的PM2.5 ,相較於六輕一年排放14萬392公噸、中鋼一年排放6萬920公噸、台中電廠一年排放6萬548公噸,顯然全台宮廟加總都還只是隻小小鳥無誤,更何況是個別宮廟。

但是現在環保署卻抓小放大,耗費公帑要與這些裊裊香煙決一死戰。

減香政策究竟從何而來?經查,環保署依據「104-109年清淨空氣行動計畫」 ,在105年8月環保署公布「防制煙塵掃除PM2.5」措施 ,預計投入4年300億經費,共有10項管制措施,「改變風俗習慣:紙錢、香枝、金紙、鞭炮、民俗活動」即為其中之一。

然而,「防制煙塵掃除PM2.5」措施根本是一場空汙大混仗,一口氣羅列餐廳油煙、燒香/燒紙錢、汽機車排煙、河川/營建揚塵、小工廠換柴油等項目,卻完全不區分這些項目對PM2.5的貢獻分別是多少、經費的比重又是多少,更重要的是:對於發電廠、大型工廠等主要「敵人」竟然視而不見,決策正當性已堪質疑。

在避重就輕的空汙管制政策下,本應以自願/獎勵/引導方式(例如「大型活動環境友善度管理指引」)逐步改善的民間習俗,居然也受到國家介入,成為空氣汙染防制法的重點「防治項目」,這就是政策錯置的結果。

空汙的治理,老百姓都承擔了太多、太大、卻不必要的責任,蔡英文總統該究責的是欠缺品質又不分輕重緩急的空汙政策才對,結果李應元署長沒事,葉俊榮部長卻倒楣掃到颱風尾。

其實最受傷的還是環境,因為錯誤且不分輕重緩急的空汙政策,不但無法改善空氣品質,還可能承擔與民間信仰對抗的罵名。

本篇經節錄、調整標題後刊登於106年7月21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A15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