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全球減塑公約 蔡總統請重視 氣候變遷 環境法治
減塑與二○五○淨零目標緊密相扣,台灣是塑膠大國,要何去何從?蔡總統是否意識到大廈將傾?即將背離國際減塑與淨零航線?
2023/06/06 10077
許卉靖/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繪
昨天是世界環境日,蔡總統接見部分環團,作為連續兩次缺席四月二十二日地球日拜會的「補償」。除了萬年非核訴求外,這些環團尚有多項訴求,蔡總統也有不同回應。

然而,巴黎協定之後,國際最重要的多邊環境公約「全球減塑公約」,從相關報導來看,似乎並沒有獲得相對應的重視。

二○二二年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結束塑膠汙染: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歷史性決議,內容涵蓋塑料生產、設計和廢棄等全生命週期,要求制定「國家行動計畫」,並訂於二○二四年前完成條文,開放各國簽署。就在前幾天,「減塑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已於巴黎結束第二輪談判,預計在第五輪談判後就確定目標,擬定實質性條款。

「全球減塑公約」試圖複製巴黎協定模式,制定全球目標以減少初級塑膠原料生產,由各國自願承諾,或更積極設立國家確定之承諾或目標。

以歐盟為首的「減塑雄心聯盟」 更發表五十七國部長聯合聲明,訴求於二○四○年前終結塑膠汙染。歐盟已陸續立法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禁止有害和難以回收的塑膠垃圾進、出口,朝向生產與回收量平衡,塑膠「淨零」方向邁進。可預見,過去寬鬆、無環境外部成本「便宜又大碗」的「塑膠經濟」將不復存在,對石化、塑膠王國的台灣影響巨大。主計總處統計,石化業產值共三點五兆,占全台總產值的八點七%,相關從業人口高達四十五萬。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評估,到二○五○年,與塑膠生產、使用和處理相關的碳排將倍增,高達碳預算的十五%,使全球控制增溫在攝氏一點五度的目標無法達成。

減塑與二○五○淨零目標緊密相扣,台灣是塑膠大國,要何去何從?蔡總統是否意識到大廈將傾?即將背離國際減塑與淨零航線?執政黨倘若以少說少錯、被動接受建言的安全模式虛晃應付,實有愧於選民的託付。

(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為該基金會副秘書長)

* 本文刊登於民國112年6月6日聯合報民意論壇: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214966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