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不重視氣候績效,就是漂綠 環境正義
可預見的數年內,台灣仍將維持CCPI超差排名,但或許政府不用急於撇清、辯護,反而應該積極思考。
2022/11/15 9780
鄭博允/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繪
十四日德國看守、新氣候研究所與國際氣候行動網絡等團體,於聯合國第廿七屆氣候大會(COP27)會場,共同發表二○二三全球氣候績效指標(CCPI),再度引起重視。


在評比的五十九個國家中,台灣排名倒數第七;由於前三名從缺,從第四名開始排序,台灣忝列為第五十七名,遠低於本次被稱為漂綠的氣候大會主辦國,第廿名的埃及,屬於氣候績效「非常差」的「紅牌國家」。


CCPI是少數納入台灣的跨國氣候評比,涵蓋全球超過九成的碳排,具有一定影響力。其評分包含溫室氣體排放(四十%)、再生能源發展(廿%)、能源使用(廿%)等三大項,八成為客觀數據,剩下氣候政策(廿%)則依據專家意見評分。


本次台灣評比排序,在客觀數據部分介於第五十四至五十八名,僅有專家意見評分躍升為第四十二名,可見專家已經如實反映並肯定國發會三月所提出之淨零路徑規畫,但台灣整體的能源結構與效率等客觀數據,仍讓台灣賠上敬陪末座的劣名。


在CCPI的評比中,台灣排名一直無法前進的原因,是因為拿不出減碳實績,也沒有逐步消除化石燃料的雄心;對照CCPI訴求達成《巴黎協定》控制增溫攝氏二度,全再生能源所設定之「高標準」評分情境,相形見絀。


在可預見的數年內,台灣仍將維持CCPI超差排名,但或許政府不用急於撇清、辯護,反而應該積極思考:在國發會提出淨零路徑以及十二項戰略後,能否以清晰、透明且可理解的方式,強化實踐與問責原則,避免「空洞化」,才是因應CCPI排名落後的正確態度與方法。


本次埃及COP27氣候大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嚴厲批評國家與企業的淨零承諾模糊,有輕重不一漏洞,足以讓化石燃料藏身其中,呼籲大型企業從自願性淨零承諾,轉向為受國家監管;「非國家實體淨零排放承諾高級別專家組」反漂綠報告更直指,強化可問責性,政府作用是實現氣候承諾的重要手段。


簡言之,在各項淨零政策推動之際,不能只依賴自願性的脆弱承諾,而是要根據實際減碳目標,透過法律與法治,納入監管,並據以執行,以防口惠而實不至,坐實漂綠的指控。


台灣淨零路徑純粹是政府的施政宣示,沒有外部監督性與可究責性,二○三○年的中期目標也模糊不清,無法明確和詳細說明需要採取哪些措施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也無法處理面對半導體業、高耗能產業的高排碳問題。甚至對於自然碳匯的增匯制度以及公正轉型,也毫無具體作為,頗令人擔憂。


CCPI是一面照妖鏡,客觀量化數據足以讓政府政策中的美麗詞藻失去光彩。在國際推動淨零的浪潮之下,時間顯然並不是站在台灣這邊,從二○五○淨零角度來看,也許,將眼光放到更迫切的二○三○的規畫,更是當務之急。


本文經修改標題後,刊登於111年11月15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7652425242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