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不斷,IPCC發布衝擊與調適報告 氣候變遷
在目前的暖化速度下,適應氣候變遷工作已面臨挑戰。
2022/03/01 11818

烏俄交戰讓全球經濟、地緣政治風險急遽升高,戰火沖天,全球緊繃。與此同時,氣候變遷科學界重要指標,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也於2月28日晚間發表第六次綜合評估第二工作組(AR6 WG2)報告:氣候變遷衝擊、調適與脆弱性(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敲響另一個警鐘,提醒各國氣候危機不斷逼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去年8月IPCC發表的第一份報告稱為「人類的紅色警告」(code red for humanity ),強調各國必須聯合起來以避免氣候災難。而針對第二份報告(特別是衝擊部分的評估),古特雷斯認為這是一份「人類苦難的地圖集和對氣候領導失敗的詛咒控訴」,顯得無比失望。


報告指出,增加的熱浪、乾旱和洪水已超過動植物的耐受閾值(指不可恢復之門檻 ),導致樹木和珊瑚等物種大量死亡。這些極端天氣同時發生,它們使數百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和水不安全狀況,特別是在非洲、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小島嶼和北極地區。


在目前的暖化速度下,適應氣候變遷工作已面臨挑戰。如果全球暖化幅度超過 1.5°C(2.7°F),調適效果將更為有限。在某些地區,如果暖化超過 2°C(3.6°F),將難以推動有效的調適。我們必須認識到,調適僅是事後減少衝擊的手段之一,並不是可扭轉一切的萬能解方。報告提醒並強調氣候行動的緊迫性,充足的資金、技術轉讓、政治承諾和夥伴關係,更有效的氣候變遷減量和調適行動是關鍵。


IPCC 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 Hans-Otto Pörtner 表示:「透過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並有效和公正地保護地球30%至50%的陸地森林、淡水和海洋棲息地等生態系統,社會可受益於大自然吸收和儲存碳的能力」。保護自然、強化自然,是保障宜居未來的關鍵。相對於僅可減少排放的減量工作,這才是可真正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自然碳匯價值。


應對日益增加的氣候風險需要採取積極行動,讓大自然做祂的事,重視自然資本,也是IPCC報告的重點。
備註:對於氣候衝擊範圍、影響尺度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參閱報告附件一圖輯(ANNEX I Global to Regional Atlas)。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