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藻礁知道,政治不為自然服務 環境正義
蔡總統視察大潭藻礁顯然不是為了兌現「藻礁永存」,而是為了政治動員,展現「不為自然服務」的決心。
2021/11/26 15058
吳金葉/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繪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副秘書長鄭佾展

蔡英文總統11月25日早上視察桃園觀新、大潭藻礁以及電廠,在公投前夕,這個出乎外界預料的動作引起諸多揣測,甚至也沒有邀請藻礁公投聯盟的成員,顯然不是為了兌現「藻礁永存」,而是為了政治動員,展現「不為自然服務」的決心。

2013年桃園市長鄭文燦主張「觀新藻礁要保護,大潭藻礁要調查」,言外之意是大潭藻礁不用保護、調查即可。為什麼不將自然視為一個整體,卻逕行切割觀新、大潭或其他海岸生態系則始終說不清楚。

蔡總統強調桃園成立全國地方政府的第一個海岸管理處,卻隱藏單位名稱中的「工程」二字,是政治語言極致的表現。更何況任何一個機關設置,不論它是環保署、永續部,或地方的任何單位,都不保證、也不代表自然環境因此就能受到保護,而必須檢視其實質作為。

1864年6月,美國總統林肯批准設置優勝美地撥贈,為美國第一個州立國家公園提供聯邦保護;1901年12月,老羅斯福總統入主白宮後發表的第一篇國情咨文中,直指森林和水的問題是美國最為緊要的國內問題。在他任內,美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快速增長,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面積比所有前任總統的總和還多,奠定美國的自然環境基礎。他曾說:『作為一個國家,如果自然資源運用得宜,將可享有其他國家所無的成功未來。』

很難想像19世紀、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在國土廣袤、人口密度極低的條件下,出於什麼樣的考量,會做出這樣的承諾並世代傳承;但如果沒有林肯與老羅斯福總統的高瞻遠矚,美國在邁向世界第一強國的過程中,將失去最為壯闊的自然資源的根柢。

如今台灣的政治人物充滿短視近利,遠遠落後美國百年以上。名為三接供電,卻不願承認,電力來源除充滿爭議的天然氣之外,猶有其他選項,即使要推進燃氣發電,亦可傾盡全力於大潭藻礁外的其他地方為之(例如高雄五輕煉油廠的加速土壤污染防治期限,從17年縮短至2年半),以今日執政黨傾全黨之力恰可說明;但七千六百年見證大陸與台灣的連結與分離的藻礁,一旦失去,將無可復原,且後代子孫將蒙受無可弭補的損害。

四百年來破壞臺灣自然環境的幽靈一直都在,荷、西、明鄭、清、日、中接力完成這條奴役自然環境之路。為了保護未來,當代可以「犧牲」多少?即使不以犧牲當代的利益為前提,至少也不能以未來世代之福祉為代價,或甚至一併葬送未來世代的自然利益。

這樣的自然之聲,在今日台灣政治高於一切的喧囂下,是不是會歸於寂靜,甚至死寂?端看十二月十八日的公民們是否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為下一代、為我們心中最軟的一塊---自然而發聲!

*本文經修改標題後刊登於110年11月26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1125004554-262104?chdtv。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