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大會(COP26)第一週的兩大亮點,亦即通過「森林與土地利用領袖宣言」,以及「全球甲烷承諾」,均具有戰略縱深,殊值注意。
兩項承諾分別有124與105個國家簽署(截至11月2日),代表全球85%的森林面積,以及接近一半的甲烷排放、全球GDP七成的國家加入,到2030 年提供資金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實現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比2020年降低30%目標。大有回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會前「排放差距報告」所提,各國淨零排放內容不夠具體,缺少2050年前的短中期目標的意味。
為什麼是森林?森林是少數可吸收或儲存二氧化碳之碳匯,具有可經營、量測、申報、驗證之特質;相較於其他溼地、海洋、地層或碳捕捉與封存設施,技術要求較低、經營規模更具彈性。各國政府也許仍在猶豫如何捨棄化石燃料、進行碳定價,但他們必然願意擁抱森林,因為森林碳匯是基於土地、可表彰國家自然資源主權,且能賦權地方社區與惠益原住民,是最讓人民有感而有利於氣候公正轉型的減碳方案。
為什麼是甲烷?產生暖化效應的溫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一種,邁向真正淨零排放(不只有淨碳排放,還要淨零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即早面對甲烷減排。加以甲烷吸收熱能能力比二氧化碳高(20年內約86倍),在大氣中分解速度更快(甲烷減半約10年,二氧化碳約50年),在各國邁向淨零排放深水區,實質減碳成果不彰的此時,先做出成果顯得非常重要。
從國際政治角度,美國選擇甲烷(天然氣的主成分),力邀歐盟加入有其深層考量。美國是全球天然氣生產最多國家,持降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影響力,甚至催生天然氣輸出國家組織( Gas OPEC)算計。減碳大旗讓拜登榮耀回歸氣候大會,與歐盟互為犄角牽制中國,拿回氣候談判話語權,是美國催生「全球甲烷承諾」的主要原因。
於美國國內,甲烷減排打擊範圍集中,美國環保署依《清潔空氣法案》提出排放指南和新的效能標準,透過集氣管道安全規則(Gas Gathering Pipeline Safety Rule)、自動關閉氣閥規則(Automatic Shut-off Valve Rule)、輸氣管道安全規則(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Safety Rule)等行政命令即可「立即」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廢棄油礦場、垃圾掩埋場、農業廢棄物規範。如此務實且充滿戰略考量的減排政策,是台灣辛苦追逐於國際淨零排放風潮時所欠缺之思考。
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大會主席英國所主導之森林碳匯,以及美、歐主導之甲烷減排各有其氣候座標與意義。但這兩項重要的戰略軸線在環保署10月所提之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內均付之闕如,亟待重新回歸,並妥為規劃。
台灣不會有氣候大會談判過程的「外部政治壓力」,也還沒有意識到國家自訂貢獻(NDC)真義,是指「自主」的碳主權,要兼顧國內碳匯及其照顧、分配正義。這是台灣氣候法治所欠缺,只能靠人民一點一滴的累積信念,建立新的價值觀,進而影響政治人物,採取積極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