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與修復之外的另一條路 環境正義
對於現實,為什麼我們總是選擇妥協?
2014/02/16 14742
Stoica Lonela,取自Unsplash

對於現實,為什麼我們總是選擇妥協?

為什麼當我們說自己是環保人士,當我們驕傲地舉起深信的理想,踏著苦累的路,把夢與正義雋刻在身體上的時候,總是被當成螳臂擋車的烈士,而非開創大西部的冒險者?

對於環保,人們的信心到哪裡去了?台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去年三月成千上萬地犧牲假日,走上街頭,吼出反核的憤怒,並為自己的行動感到自豪;但他們同時也在晚餐的餐桌上看著國光石化、美麗灣、中科開發的新聞畫面,無力或甚至無感地聊天扒飯。他們在白海豚轉彎的議題齊聲譴責政客的發言,有些也在中藥店裡買海馬,在團圓飯裡煲魚翅。

台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炎夏的十字路口拿著冰拿鐵抱怨全球暖化,但當你問他們為什麼不多走50公尺到附近的店家,買一杯對雨林衝擊較小的公平貿易咖啡,他們白你一眼,說:「很熱耶,而且又貴。」

環保與否的抉擇真的只是這樣嗎?只是消費時幾塊錢的差異?絕大多數的群眾只是坐享環保運動者努力的成果,只是在污染與破壞成為既成事實之後痛罵無良商人幾句,或者對無可挽回的現狀感到深深挫敗?

為什麼我們只能有這種選擇?為什麼我們只能在對地球的傷害發生後,才杯水車薪地試圖補救?為什麼我們要容忍那些握有政經權力的人們,用經濟發展、用失業率、用國際貿易、用政治權力分配等等藉口來恐嚇我們,逼迫我們必須——用他們的話語說——兩害相權取其輕?

「兩害相權取其輕」,多輕盈而又無奈的一句話啊!在這樣的思維裡,環保註定跟不上破壞的腳步,我們永遠只有醜陋的現實,以及沒那麼醜陋的妥協狀態可以選擇。在這樣的思維裡,除了非此即彼的虛假困境,我們被剝奪了所有其他的環境夢想。

我們被剝奪了與招潮蟹共享的晚霞,能與森林共生的都市,以及兼具美麗與永續的明日世界。眼前的不義現實過於巨大,在反抗的過程中,我們的熱情被一次次地澆熄,終於變得平庸而絕望。

但這是真的嗎?

不,至少環保與否的人生抉擇不全然這麼灰色。環保生活可以是新穎的、前衛的,可以充滿未來感與設計感。從下一週開始,本會將陸續介紹新的綠色技術、綠色設計,甚至綠色生活小點子。在與污染奮鬥,在努力撫平地球傷痕的同時,這些新意能夠注入希望,帶我們脫離桎梏,進入一個遠超出既有現實的可能新世界,讓未來看得見未來。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