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氣候變遷的風險成為永續發展的商業價值 氣候變遷
日前美國金融及政治界領袖發表了一份名為「危險的商業」報告,詳細分析氣候變遷引起的天災將對美國各地區造成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 。
2014/07/04 15685
Adeolu Eletu,取自Unsplash

日前美國金融及政治界領袖發表了一份名為「危險的商業(RiskyBusiness)」報告,詳細分析氣候變遷引起的天災將對美國各地區造成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 。

由於此份研究報告是由前財長鮑爾森(HenryPaulson)及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Rubens Bloomberg)連手領軍,並由加州對沖基金創辦人史岱爾(Thomas Fahr Steyer)贊助,除了政治意義外,這群金融鉅子及企業領袖對氣候變遷引起的商業風險表達強烈關注,代表企業因應風險的能力、追求永續的商業價值將成為金融投資重要考量,而且也將影響美國甚至全球商業遊戲規則以及相關政策走向,值得我們注意。

鮑爾森是金融海嘯發生時的財政部長,由於未能在金融市場過度膨脹前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導致數百萬人歷經嚴重金融損失與生活打擊,使他深切感到氣候變遷的問題將是另一個比次貸泡沫更嚴重的「氣候泡沫」。

舉例來說,沿海的紐約市為抵禦海平面上升和各種風暴需投入至少每年200億美元,而災難如果實際發生則損失將更高。在政治立場身為保守派的他,卻對商業界提出警語,如果對氣候變遷採取謹慎保守的觀望立場,實際上將冒著更大的風險。

因此他的研究團隊一方面將氣候變遷帶來的商業風險數據化計算,以做為金融機構投資決策參考,另一方面也據以向政府遊說、建言,制定例如因應氣候變遷所需的技術研發鼓勵政策、取消補貼化石燃料及課徵碳稅等。

事實上,跨國企業也不得不開始正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商業風險。可口可樂因在印度超抽地下水即將被印度政府命令關廠,過去10年全球性的乾旱已讓它的財務損失不斷擴大,除了水,還有生產果汁所需的甘蔗與柑橘類水果,也因氣候變遷歉收,打亂其原有的供應鏈;運動用品商Nike公司在2008年曾因洪水暫時關閉泰國工廠,另外還因產棉區乾旱影響棉花供應,導致(運動服)原料採購成本提高。身為上市公司,這些數據與相關的風險分析、因應策略都被揭露在其公開的財務風險報告中。

反過來看,許多企業採取永續的經營策略,過去會將這些道德行動列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裡,但最近開始將它量化為商業價值或發展成永續指標(針對營收、成本、市場機會、品牌價值等),積極對股東展現永續方面的獲利能力。

英特爾(Intel)在2001年投資4,500萬美元資金用於1500項省能計畫,至今每年得以節省能源支出2,300萬美元 。杜邦(DuPont)在財務報告揭露其2007~2012年以非耗竭資源生產的產品營收六年內增長100%(59億至118億),而公司總營收成長才18%(294億至350億),在成本方面,1990~2010年節能省下60億美金,代表其對2010年30億美金淨營收有極重大影響。

氣候變遷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愈來愈劇烈,範圍也愈來愈大,也對商業界帶來很多無法預知的風險,過去各界大多認為經濟發展與節能減碳是互相衝突的,但Risky Business宣告了金融界正視氣候的經濟風險管理,少數跨國企業開始將「永續」從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面轉至股東權益的財務面,企業可以從氣候風險中看到商業機會,政府呢?可以從氣候風險中看到政府應有的責任與作為嗎?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