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機變為水轉機的新加坡經驗 水與海洋
國家間不只是為了石油而戰,水資源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變得更加難以控管後,國際情勢也變得更詭譎多變。
2014/10/24 14257
Levi XU,取自Unsplash

國家間不只是為了石油而戰,水資源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變得更加難以控管後,國際情勢也變得更詭譎多變。水資源的管理需要區域的跨境的合作,水資源是氣候變遷後存在的危機。

在歷史上,因為水資源而發生衝突的案件不在少數,在未來,由於人口不斷膨脹和工業快速成長,在水資源的需求將不斷上升,而來源卻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將會使水資源變成另一個重要的國際政經議題,甚至國際間最終也有可能掀起水的爭奪戰。

新加坡年降雨量達2,400公釐,與台灣2,467公釐相仿,皆為降雨量多的國家,約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因土地面積小(約707平方公里為台北市的2.6倍),無法蓋水庫蓄存雨水。新加坡水資源總量為6億立方公尺,但人均分配量僅211立方公尺為世界平均值1%,居世界倒數第2位。因此,水資源一直是新加坡的椎心之痛。

2000 年 8 月和 2001年 9 月上旬,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兩次造訪馬來西亞與馬哈迪商談新馬雙邊問題,最受矚目的協議之一就是馬來西亞答應在 2061 年後繼續提供淡水給新加坡 100 年,新加坡也同意以比目前高 15 倍價格向前者購買淡水。然而,新馬政府經過數次通信、外交照會、以及部長級會議協商之後立場開始分歧,最後協議卻是在互相譴責對方的情形下結束談判。

這樣的水資源帶來的危機,對於新加坡,卻是轉機。

2003年新加坡國慶日那天,前任總理吳作棟和數萬位新加坡觀禮人民,人手一瓶包裝飲用水──來自新加坡本地水廠以薄膜分子科技回收的新生水(NEWater),當場喝下去。揭櫫了新加坡水資源的新頁。

2005年9月,笑容滿面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親手按鍵開啟新加坡的「第四個水源」——鳴春海水淡化廠(Sing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 (其他兩個水源是馬來西亞供水和本土集水區水庫)

新加坡面對水資源的困境,提出來的方法不只是靠著高科技,更重要的,還有配合目標的政策。新加坡早已未雨綢繆地考慮到如不獲馬來西亞續約,將嚴重影響新加坡百業及全民生存,所以將解決水資源問題視為等同於發展生技數位等高科技產業的首要大事之一。

新加坡設定2020年將降至147公升的人均用水目標,台灣雖然已訂定每日250公升為目標,還是與新加坡差了100公升,可見我們的用水效率仍有待改善。

新加坡除了透過各級國民紥根教育,使全民體認節約水資源問題之重要性外,還以水價控制用水量。新加坡的水價非常昂貴,約為我國水價5倍,我國宜再檢討水費政策,並向新國對水資源長遠規劃看齊。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