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北市也禁止塑膠瓶裝水 環境正義
台北市長柯文哲注意到台北市政府訂閱報紙並不經濟,決定重新調整訂報政策,結果一舉省下每年大約1000多萬台幣的公帑,獲得普遍的好評。
2015/02/05 13919
Jonathan Chng,取自Unsplash

台北市長柯文哲注意到台北市政府訂閱報紙並不經濟,決定重新調整訂報政策,結果一舉省下每年大約1000多萬台幣的公帑,獲得普遍的好評。這樣的舉措對環境當然也是有正面幫助的,至少減少浪費的情形。

如果將眼光轉到市府內的所有用水情形呢?

舊金山是全美第一個試圖讓消費者遠離一次性瓶裝水的城市。

舊金山市從去年十月開始將逐步淘汰600毫升以下的一次性塑膠瓶裝水在城市公共場所的銷售和發放。在公共場所舉行的室內活動也不能再銷售任何包裝飲料。「禁瓶令」將於2014年後簽訂的新租約場所內生效。 到2016年10月後,這條禁令的適用範圍將擴展至大部分室外活動、食品車及其它出售飲料的流動攤販。

根據估計,假如舊金山的公務員都飲用自來水,每年將可節省大約1,600萬台幣的公帑,可支應3,600位學童營養午餐。新的法案除禁止販售瓶裝水以外,還要求舊金山市政府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飲水設施,亦鼓勵市民多飲用來自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非常純淨的自來水,只要人們自己攜帶水壺就可以了。

這樣的法令固然是環保人士所樂見,但還是不乏批評的聲浪。買不到塑料裝的瓶裝水,但塑料裝的可樂、果汁等含糖飲料卻不在法令的適用範圍內。所以,這個法令的目的是在懲罰使用塑料瓶的行為還是在懲罰喝水的人呢?如此一來,需要購買瓶裝水的人只好轉而購買對健康無益的含糖飲料。

雖然現在台灣許多縣市政府或市議會都在推廣禁止使用瓶裝水,但這樣其實還不夠,也還不到法令強制的層次。官員對外宣稱,我們的回收率已接近100%,每年大約回收了四十六億支寶特瓶,另帶來了約二十億的再製商機。但這個數據也同時意味著,台灣人每人每年得為兩百支寶特瓶付出環境污染的代價。所以禁用瓶裝水的行動應該要深入到一般百姓的生活。

先不探討台灣水質可否達到生飲的要求,其實台北市的飲水設備在捷運站和公共空間算是十分充足,有高達八成公共空間設有飲水機台,但是所有地點皆無設置飲水機台位置標示,與設置數量多且明顯之飲料販賣機和便利商店比較,更凸顯出公共飲水設備缺乏可及性與可用性,跟洗手間的標示和吸睛程度更是不成比例。但重點是現在最缺的是一個政府的推力,小則宣導民眾自備水壺的習慣,大則學習舊金山,進漸式的禁止瓶裝水或甚至瓶裝飲料的供應。

看了舊金山的例子,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認真思考如何能讓人們喜歡喝水,又能養成隨時攜帶水壺的好習慣,從而減少對塑料瓶的依賴, 還給我們一塊乾淨的土地,乾淨的河川、乾淨的海? 何不從台北市開始做起呢?從台北市的公務員開始帶頭示範呢?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