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裡發現的「炸彈碳」(Bomb Carbon),代表什麼? 環境正義
核武試爆的輻射殘跡,竟在遙遠的深海裡發現,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真是無遠弗屆啊。
2019/05/22 14770
Credit: Daiju Azuma Wikimedia (CC BY-SA 2.5)

核武試爆的輻射殘跡,竟在遙遠的深海裡發現,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真是無遠弗屆啊。

在日本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間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海底七海浬,已是地表最深的點。這裡是地球上最無法接近的環境,依舊難逃人類暴力的影響。

科學家從此處的一種像蝦的甲殼動物體內,發現輻射碳14,劑量足夠證明是來自核武引爆。

海溝本來離人類最遠、很深、很原始,但實際上卻非如此。

核子引爆始於1945,科學家利用偵測碳14—這是核子反應釋放中子與氮原子碰撞所產生的輻射碳同位素,可以追蹤核子引爆的影響範圍。

大氣中的碳14在1950、1960年代倍增,與此同時,氫彈也進行試爆。當時曾測得微量的炸彈碳,其餘則散處世界各地,科學家曾在植物上取得,隨後這些植物就被動物跟人吃掉。

更讓人訝異的是,同樣在馬里亞納海溝,研究人員在甲殼類動物發現的人造物質還有塑膠微粒、微珠、纖維,這些人類影響環境的證據,令人沮喪,但不意外。同樣的發現在冰川也出現。

「再遙遠的地球一端,都有人類的足跡」。

附註:

根據台大陳發林教授所著「當能量從原子中被釋放—曼哈頓計畫的故事」一書所述,二戰期間唯一核子試爆地點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後來因為民眾抗議而被美國軍方從名單中取消。最後,五角大廈選定遠在太平洋中間,由五座島嶼和二十九個環礁組成的馬紹爾全島為戰後的核爆場地。這個地理位置可以確保輻射蕈狀雲不會飄到美國本土。這些島礁中第一批被訂為執行核爆地點的是比基尼島。

根據聯合國統計:從1946到1995的50年間,全球核爆次數總計2047次,其中美國1032次,蘇聯715次,法國210次,英國45次,中國45次。如此頻繁的核子試爆經費驚人,以美國為例,這五十年間總共投入經費超過五兆五千億美元?,平均一年一千一百億美元,足夠提供兩個台灣的年度支出。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bomb....../......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