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資優生都不及格,巴黎協定前途堪慮 氣候變遷
我們離「巴黎協定」訂下的攝氏1.5度~2度目標有多遠? 在本世紀末以前,我們有可能透過減少排放,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此範圍內嗎?
2020/06/22 17022
Noaa,取自Unsplash

我們離「巴黎協定」訂下的攝氏1.5度~2度目標有多遠? 在本世紀末以前,我們有可能透過減少排放,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此範圍內嗎?

一份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人類距離巴黎協定目標的距離,「比我們想得更遠」。即便是像英國、瑞典這兩個宣稱擁有領先世界的先進氣候立法的國家,其未來的排放量仍然會超過該國碳預算份額的2~3倍。

這項報告受矚目的原因是,它戳破了許多人幻想的泡泡。

過去一直有全球模型研究反覆得出結論: 巴黎協定目標可以透過各國的努力來實現。但是當全球排放有增無減,這些理論模型越來越依靠「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 NETs)來實現目標。

NETs是一種直接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氣候工程,最簡單的例子是造林,除去一公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約數十美元,但除碳的數量有限。另一個極端的技術是使用大型設備直接從空氣中除去二氧化碳,但這種方式的價格很高,約數百美元一公噸。其他方式如發展生質能,雖然可以透過植物固碳,但大量種植將造成土地退化;而把二氧化碳儲藏在海洋中也是不被接受的技術,因為對海洋的影響太大。

曼徹斯特大學的報告指出,一旦移除這些不可靠的負排碳技術,一個真正的、醜陋的「氣候現實」就會出現在世人眼前 : 我們根本不可能只用小規模的調整,就能為孩子帶來即時的零碳未來,過去的20年間我們在自欺欺人。

如果不考量負排碳技術,全球發達國家的年減碳率至少要在10%以上。發達國家若要符合巴黎標準的碳預算,意味著到2035-40年能源必須完全脫碳,這需要對物理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改革,或可比擬二戰後馬歇爾計畫的變動規模,我們對於「繁榮」的定義勢必要重新調整。

Covid-19對於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只是推遲氣候會議這麼簡單,依據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各國要在今年提出更積極有野心的減碳目標(NDC),但受到疫情衝擊,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幾乎全部都在觀望,只有少數國家(馬紹爾群島,蘇里南,挪威和摩爾多瓦)確實提交了更強大的國家目標。

作為2021年氣候會議東道國的英國,能不能率歐洲之先提出具有氣候意義的經濟復甦計畫,以及強而有力的國家目標,值得觀察。

本文所提報告連結:

https://climatestrategies.wordpress.com/....../even....../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