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迷航記 環境法治 環境正義
能源轉型是能源系統的重大變化,涉及系統結構、規模、社會經濟和能源政策等因素。
2021/04/07 18875
圖/Coernl
依照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定義,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指的是能源部門從基於化石燃料之生產和消費系統,轉向「零碳」的過程,核心目標是減少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氣候變遷。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政策:2025年「天然氣五十%、煤卅%、再生能源廿%」的「階段」目標,能否引導台灣達成國際間2050年碳中和願景?恐怕大有疑問。
藻礁爭議突顯現階段能源轉型基礎脆弱,如果保存藻礁就會造成三接延宕,就會衝擊能源轉型進程,這就代表(1)發電供給端再生能源根本擠不出額外的6%發電量(燃煤不增並非核情境下,只能仰賴再生能源);(2)消費端節能、儲能改變用電時間,或可抑制尖峰負載之時間電價、需量競價等措施,根本無法減少(尖峰)用電量6%;(3)上述增加供給端與減少消費端等諸多措施,均無法令填補因藻礁所缺失之6%備用容量率。
如果上述各種情況為真,恐怕才是台灣能源轉型真正令人擔憂的地方,代表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毫無彈性,供給與消費都失靈,都無法應對突發的狀況。試問:如果我們連「6%」的障礙都無法跨越,怎能奢談2050碳中和,這才是藻礁爭議真正突顯的現實。

本文刊登於 【環報第108期:氣候變遷是原住民轉型正義的戰略性機遇】,歡迎朋友們訂閱,瀏覽第一手文章。

http://www.eqpf.org/envinews/epContent.aspx?dsn=346&cId=4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