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民意論壇》公衛?暖化?茲卡為何大爆發 氣候變遷
面對大規模的斑蚊傳染和氣候條件的改變,除了關注公共衛生之外,更應該思考其背後的成因,也就是肇因於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衝擊,都將使病媒蚊的傳染更加惡化。
2016/02/03 52589
茲卡病毒和登革熱都會透過在台灣常見的埃及斑蚊(圖)跟白線斑蚊等黑斑蚊傳播。(圖片來源:美聯社)
公衛?暖化?茲卡為何大爆發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謝英士、研究員 邱虹儒

世界衛生組織在二月一日正式宣布,席捲南美的茲卡病毒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二○○九年禽流感、二○一四年小兒麻痺症和同年的伊波拉病毒之後,世衛組織第四次宣布最高緊急公衛事件,也可能是首度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嚴重疾病傳染。

去年一場登革熱的浩劫,襲擊南台灣,從台南發端的本土性病例,確診病例破四萬,死亡病例二一四人。為何會發生?多數指向是民眾生活習慣的問題,因為夏季乾旱,習慣在室內儲水,而降夏雨時,市場內的容器與空地輪胎等皆利於病媒蚊孳生。

然而,登革熱的大規模爆發,一次比一次嚴重。過去歷史記錄中,台灣曾經在一九○一、一九一五以及一九三一年發生三次全島性登革熱流行,一九四二再次爆發,感染人數高達當時六分之五的人口(五百萬人),許多年長的台灣人可能都有得登革熱的經歷。根據疾管署的分析,也將成因歸咎於二戰後公共衛生和基礎建設不足。

或許表面成因的確如此,但如果細看台灣過去平均氣溫的變化,這幾年正好也是震盪到高溫的年份。而在這十年內,登革熱的病例數也是年年都超過五百例,近三年更是年年破千,這與台灣持續上升的平均溫度呈現正相關。

這絕對不是巧合。登革熱的主要帶原者之一埃及斑蚊,幼蟲發育快,有高卵孵化率和幼蟲活存率,特別在攝氏廿至卅六間,能夠快速繁殖,加快疾病的傳播速度。用再多的藥、或是生態防治、改善生活環境等,可能都難抵氣溫帶給斑蚊的舒適繁衍環境。

在巴西大規模爆發的茲卡病毒同樣是透過埃及斑蚊做為帶原者。目前已經傳播超過廿個國家,巴西超過四千個受母親感染而罹患小頭畸形的嬰兒已經出生,疾病擴散一路往北到墨西哥,威脅到美國,歐洲亦有案例。

茲卡病毒爆發的時間正巧是巴西聖嬰現象最嚴重的時候,同樣因為乾旱而在室內儲水,二○一五年是地球最熱的一年,讓埃及斑蚊擁有最佳的生長環境,也讓疫情的擴散難以控制。接著要來到的反聖嬰現象,可預期茲卡病毒從巴西往加勒比海擴散,更將影響八月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奧運會。

面對大規模的斑蚊傳染和氣候條件的改變,我們在關注民眾的衛生習慣或公共衛生和基礎建設不足之外,更應該思考其背後的成因,也就是肇因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衝擊,都將使病媒蚊的傳染更加惡化、難以預測與控制。

正本清源之道在於全面性的氣候變遷政策要儘快落實,醫療部門站在公衛最前線,更該督促能源、農業、交通、建設等部門儘快逐步減排並做好調適,否則,類似玆卡病毒的緊急事件將不斷發生。

本篇刊載於105年2月3日聯合報《民意論壇》A15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