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我們「多樣」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開發署正力推「友善生物多樣性」( BD-friendly)認證,希望為維繫地球生命力出一份力。這樣做的用意又是為什麼呢?
2017/05/17 62716
菲律賓生物多樣性管理局於奎松市舉辦BD-friendly市集,展示販售相關商品(Photo Credit:Foreign-Assisted and Special Projects Service)

去超市採買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選購的商品身上,有越來越多的「符號」,可能是一棵樹的形狀,代表包裝紙材來自永續森林管理的林地;可能是一個箭頭向內旋轉的方形,鼓勵你使用完後回收;可能是一段話,如本產品使用非基因改造原料等;這些符號或文字,都是希望告訴大家它的身世,並告訴你如何正確的對待這件商品與環境。

廣義的來說,它們都是所謂的環保標章,希望大家在開心選購的同時,也能注意商品本身的「環境訊號」,進而產生環境意識,採購對環境衝擊較少的商品。透過綠色消費行動,可鼓勵更多用心的生產者,堅持對的事情。現在,綠色消費的對象慢慢的也注意到「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保護。

生物多樣性,是指形形色色的各種生命體與生態綜合體,包括物種、物種的遺傳與其變異,以及物種組成的群落和生態系的多樣性。多樣的生物與其所組成的生態系統,是我們賴以維生的根本,影響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以及安全和文化。例如,提供糧食、醫藥、建材與織品的主原料,提供潔淨的空氣與水、穩定氣候、生成土壤等生態系服務。生物多樣性不只是著重在保育與永續利用多樣性,更強調公平分享資源所帶來的好處(benefit sharing),特別是資源所在地的地方居民權益。

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GEF)支持下,菲律賓已推動生物多樣性夥伴計畫(Biodiversity Partnerships Projects, BPP) 多年,這個六年期的計畫已於2016年結束,其中的亮點之一,就是推出「友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friendly, BD-friendly)的認證標章。

菲律賓政府希望協助消費者,分辮哪些是有利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商品,並促進原住民福祉。與市場上許多著重在原料、生產與使用方式的機制不同,這個標章將更強調在生態系內的人民,以及利害關係者的利益分配與管理。畢竟,多樣性的資源維護還是需要在地居民的支持與認同,才會永續。

那麼,維護生物多樣性應該考量什麼? 友善生物多樣性的企業又該如何著手?

認證標章的原則可概述如後:相關的營運必須保護生態,以不傷害環境的方法提取或採集原料,正確使用化學品、減量與良好的處置,促進能資源效率的提昇等;為當地社群創造福祉,提供社區就業及參與機會,促進、改善工作環境,照顧勞工健康與福利;更重要的,要考慮到公平性,為所有利害關係人開啟惠益均享的機會,鼓勵婦女、當地原住民參與,提供技術知識與技能,進行能力建構等。

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至今,全球各地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依舊讓人擔憂,科學雜誌期刊《Science Advances》去年6月即刊載一篇研究,指出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真實發生,從1990年以來,已經有477種脊椎動物滅絕,是正常速率滅絕9種的50多倍。

滅絕,是生物多樣性喪失最血淋淋的實證,而在消失之前,這些物種還正在世界各地掙扎、試圖抓住生命的餘光。

環保標章能否成功推動,信任是很重要的基礎,而菲律賓正走上這條辛苦的道路上,持續努力。

下次消費之前,請多看一眼,多想一下,除了優先挑選環保標章商品外,更重要的是慎思而後行,無盡的消費模式是否真能延續我們的未來? 

資料來源

"Partnerships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Mainstreaming in Local AgriculturalLandscapes" otherwise known as Biodiversity Partnerships Projects 2012/12/03

DENR,UNDP encourage investments on ‘biodiversity-friendly’ businesses andenterprises  2015/02/12

Would you buy a 'biodiversity-friendly' product? 2015/02/09

Investment Forum to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Biodiversity-FriendlyBusinesses2015/02/06

Acceleratedmodern human–induced species losses: Entering 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Science Advances.2015/06/19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