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廚餘減量正是時候 環境正義 氣候政治
非洲豬瘟爆發,全國禁用廚餘養豬,將廚餘去化議題推上浪尖,台中「廚餘湖」爭議更凸顯地方政府的困境。
2025/11/03 11

非洲豬瘟爆發,全國禁用廚餘養豬,將廚餘去化議題推上浪尖,台中「廚餘湖」爭議更凸顯地方政府的困境。

日前中央成立廚餘去化前進協調所,首次邀請各縣市環保局開會。環境部長彭啟明隨後喊話廚餘去化量能充足(掩埋堆肥優先、焚化為輔),「開始」草擬中長期方案,期顯著減少廚餘並有效去化,轉廢為資源。然而,所謂「廚餘能源資源化」實為寄望複製雲林模式,引入企業資源替代公共服務,有便宜行事之虞,且更深層的政策變革、法治精進以引導民眾改變,尚未聽聞。

這樣的保守心態,正是台灣廢棄物減量政策原地踏步15年,遠遠落後韓國、日本;垃圾大戰、垃圾山問題無解,全國裸露堆置垃圾仍超過60.6萬噸的原因。

回顧台灣垃圾隨袋徵收政策, 台北市於2000年首辦,新北市亦於2010年全面推動,其他縣市僅有區域性試辦,且僅限於一般家戶垃圾,並未擴大包含廚餘。相比之下,肇因於首爾市民強烈反對焚化廠興建,韓國於1995年推動全國範圍的垃圾收費政策,1997年修訂《廢棄物管理法施行細則》預告2015年禁止廚餘掩埋,有7年緩衝期,阻卻低成本處理方式,續於2013年全國實施廚餘收費。

韓國同時修訂《促進食物垃圾收集、運輸和回收條例》,提供地方政府補助,添購相關設備,並廣設「RFID智慧廚餘回收桶」,以科技推動減量。連離島濟州島都可見此設施。

日本方面,由地方自治體系推動,同於90年代起陸續採行垃圾收費政策。雖不像韓國有全國性的廚餘收費制度,但將焦點放在企業端,於2000年修訂《食品循環資源再生利用促進法》,進而訂定「基本方針」,更進一步的要求食品製造業達成95%的「再生利用率」(各行業別目標不同),而非滿足於廚餘回收率。

民眾端部分,日本農林水產省設有「食品損耗與回收辦公室」,北海道函館、關東橫濱、關西大阪、九州福岡等指標城市,持續推動垃圾、廚餘分流,帶動廚餘回收意識。

日前總統府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5次會議,賴總統寄望「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成為淨零助力,但若無法直面廢棄物管理「制度」缺口,循環經濟恐將淪為「環保口號」而非真正的「國家工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韓的廢棄物減量政策早已超越台灣,環境部一片歲月靜好,恐辜負賴總統的期待。

(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為副祕書長)

* 本文刊登於114年11月3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1102002466-262104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