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你走了,卻帶不走身後惱人的烏煙瘴氣 氣候變遷
至今,摩托車在台灣仍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根據交通部103年4月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登記的摩托車數量高達1,385萬輛。
2015/01/06 16528
KENT FAN (CC BY-NC-SA 2.0)

四十多年前,正值台灣經濟發展的階段,加工出口區每日數十萬摩托車大隊進出,勞工戴著口罩、待著紅燈,當號誌由紅轉綠,一陣陣引擎聲隆隆作響,摩托車一輛接一輛往前衝,生氣勃勃宛如衝鋒陷陣的軍團,場面好不壯觀。清晨汙濁濛煙的空氣中,數十萬人就這樣騎著摩托車進入工廠。

至今,摩托車在台灣仍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根據交通部103年4月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登記的摩托車數量高達1,385萬輛。因為國土面積,城市規模不大,摩托車在城市的使用上具有相當優勢,不僅售價相對便宜、停車位好找(且免收費),機動性也高,對學生來說,摩托車不只是交通工具、交誼的好幫手,還可以視為一種獨立自主的象徵;對沒有捷運的上班族而言,更是充滿革命情感與打拼甘苦回憶的好夥伴,台灣人對摩托車的依賴可見一斑。

但這幾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摩托車所造成的空氣汙染受到重視,尤其在街上呼嘯而過還拖曳著一抹油煙的「烏賊車」更是讓人忍無可忍,他只管它輕快地揚長而去,熟不知道後方的人已是灰頭土臉,目睹過幾次後方的機車騎士為了超越前方的烏賊車,險些導致車禍的驚險場面。這樣的場景實在不應該再上演。

造成烏賊機車的原因歸咎於他的二行程引擎,二行程引擎的原理與構造相對簡單、輕巧,甚至引擎輸出馬力理論上還較四行程引擎高出兩倍,但由於排氣與進氣同時進行,所以容易將未燃燒完全的混合油氣一起排出,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與能源耗損,所以二行程摩托車應該逐漸退出主流市場。

民國93年起,政府為加速淘汰市面上的二行程機車,制定嚴格的排放檢驗標準,促使廠商停止生產,同時在民國97年也開始鼓勵並補助汰換老舊的二行程機車;民國98年,環保署雙管齊下,除了提高補助金額的誘因外,也建立一套檢舉制度,可以透過拍照、錄影等證據來檢舉車主,街道甚至出現靠檢舉獎金作為收入的檢舉達人,實施幾年來,檢舉獎金屢創新高,甚至到了浮濫、重複檢舉的程度。

有鑑於此,環保署於102年11月,下修檢舉獎金,但此舉卻招來民怨,還有人嗆聲說再也不幫忙檢舉這些車輛,任他們去汙染環境。這早已扭曲了當初檢舉制度的立意,令人沮喪,保護環境的觀念仍未深入人心。

民國103年4月為止,估計全台還有近兩百萬輛的二行程機車在街頭奔馳。根本解決的方法為何? 是再次提高檢舉獎金來達到嚇阻作用,或者提高汰換補助金額?但如此會不會又換來變相的利益衝突?其實真正該做的,是加強宣導,建立民眾對於空氣品質注重的程度,對於騎乘烏賊車的駕駛予以輿論壓力,並由警方加強取締,才能落實淘汰二行程機車的目的。

解決之道之一還有大眾運工具的發展,以至少能減少上下班尖峰時刻的車輛為主要目標,大公司或產業聚集的區域(如加工出口區、工業區等)可以建立接駁車制度,將員工接駁至最近的大眾運輸工具,便能有效減少車流量,如果更有心,將一部分環保基金拿來補助員工大眾運輸工具的交通費,憑單據核銷,會是更直接有效的行動。

摩托車在過去加工出口區的盛況,象徵繁榮的經濟,今日,它仍為我們帶來便利,但在享受這樣便利的同時,我們是否更應當思考便利背後的代價,並尋求一點改變呢?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