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良田與田董 生物多樣性
田董,不是某公司的董事長,而是台灣的農田還沒被工業化生產、以及水泥化之前,農田中常見的鳥類,田董又名「董雞」,因叫聲類似「董」的聲音而得名。
2015/01/18 15039
Hiyashi Haka (CC BY-NC-SA 2.0)

田董,不是某公司的董事長,而是台灣的農田還沒被工業化生產、以及水泥化之前,農田中常見的鳥類,田董又名「董雞」,因叫聲類似「董」的聲音而得名。

這種奇特又美麗的鳥類,已經從老農人印象中的「滿田都是」的生物,升格成現今賞鳥專家都難以一遇的珍貴鳥類。近年來,農舍型別墅的風潮吹到了宜蘭後,更進一步的壓縮了水鳥的生存空間。宜蘭的地平線也不再是一覽無遺的美景,每年有700棟名為農舍,實為別墅的水泥建築取代了良田。這些良田也為了因應市場需求,從早期的用「甲、 分」來做販賣單位,到了現在已經用建築的「坪」來販賣。

在這股風潮下,宜蘭仍還有保留著大片水田的淨土:宜蘭新南,新南因為離市區較遠,連去7-11都要15分鐘,因此不能滿足許多人想同時住在田中間,又能晚上去逛街的期待;且此地有淹水問題,不受建商青睞而倖免於水泥化。新南的水田是金斑鴴、小辮鴴、雁、董雞(田董)等水鳥重要的棲地。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片水田遇到了愛鳥人士和願意保留水田的農人,共同合作來保護這片水田和其中的水鳥。

成長於宜蘭的林哲安,從小喜歡觀察水鳥,在新南發現罕見的鳥類「董雞」後,有感於宜蘭良田水泥化的危機,過往的水鳥棲地岌岌可危,毅然決然說服熟識的阿伯,在2甲多的稻田,試行減農藥、化肥,產出的米就稱為「新南田董米」。

「田董米」,由面積2.3甲的水田生產。其中1.8甲種稉稻,實行農藥肥料減量;另外0.5甲秈稻,完全不噴灑農藥。並且,以高於市價的方式,用面積而不是產量跟農人收購,也就是說收購的價錢不僅僅是稻米產量,而是保護了多少土地。但是,保護水鳥、農田甚至和宜蘭的地平線,需要的是更大片的土地。在日本,就靠著農民和政府共同的努力,將消失的東方白鸛重新帶回日本。

東方白鸛因為農藥和棲地破壞而消失後,日本從俄羅斯輸入6隻東方白鸛,日本官員曾以竹竿取代被砍伐的樹木,希望東方白鸛在上面築巢,後來證明徒勞無功,豐崗市民才發現,唯有恢復棲地才是解決之道。於是,地方政府成立「東方白鸛共生課」,輔導農民減低農藥、冬季放水淹田,引入水源營造濕地。

2007年,豐岡市的森津地區,被列為「東方白鸛飛舞生息田」,目前總面積為13.2公頃,19戶農民加入,全豐岡3千公頃稻田,約有9%使用白鸛農法,其中80%是減農藥農法。40年過去,80隻東方白鸛翱翔在豐岡天空。

希望日本的成功案例,有一天也可以在台灣被複製,有一天可以不只保住新南甚至是宜蘭的良田,也可以讓消失的田董和其他水鳥都回到這片土地上。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